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曦 《上海保险》2013,(1):22-25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据测算,我国旅游业增加值目前已占到GDP的4%以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未来十年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伴随着中国旅游业“黄金十年”的到来,为旅游提供安全保障的旅游保险的发展也将呈现出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旅游业发展的转折点,是旅游业未来发展必由之路。拥有独特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疆更应重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业是最需要贯彻也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基本思想的领域之一,新疆有必要也有条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业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旅游营销不是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在中国旅游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旅游营销在观念、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21世纪,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本论文介绍了旅游营销的一般理论、方法,并结合我国旅游业营销的具体实务,系统揭示了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套有利于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营销策略方案,为我国的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旅游咨询中心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通过在实地游客问卷调查与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方法,阐述了南昌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南昌旅游咨询中心未来发展建设的一些对策,以助于提高客流量和提升南昌整体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5.
对旅游产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产业的性质和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在投入产出形式有哪些不同特点?中国的旅游业为什么始于改革开放并随其发展逐年振兴,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五位?全国乃至各地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几乎与改革开放的早晚、深度成正比,旅游业与全国及各地经济发展状况有什么关系?近二十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究竟是外国来  相似文献   

6.
陈姗姗 《证券导刊》2011,(14):19-20
我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意味着我国旅游业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的明确。进入"十二五"之后,旅游行业将步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和转型期,逐渐从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7.
持卡游天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有资料显示,未来10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深度触网,在线旅游业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最强音。我国的在线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具有鲜明的运营特点、特有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趋势与路径。未来行业发展重心将向在线度假市场转移。移动客户端用户量将迎来井喷。在线旅游企业间彼此的融合发展也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线旅游是指线上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产品的查询和预订,并通过互联网将个人的旅游体验分享出来。在线旅游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关系着老百姓的出行度假,而且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万达等产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旅游产业分析报告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人旅游目的地围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正在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近几年更是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加速增长,但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仍不到中国旅游业总营业额的10%,与美国高达30%的在线旅游份额相比显然偏小。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商旅服务成为各大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的一个增值点。而如何把握好在线旅游市场剧增的市场机会则成为各大银行拓展信用卡业务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9.1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为旅游业提供保证金第三方托管服务的银行,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游客通过旅行社进行出境游时.需向旅行社支付一定的旅游保证金。以往.保证金以现金的形式由旅行社保管,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游客也得不到利息,繁琐的支付程序还增加了游客和旅行社双方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熊鹰 《中国保险》2004,(4):38-41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休闲已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时尚消费。尤其是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来,全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虽然2003遭受SARS袭击,旅游业饱经重创,但全年入境人数仍达到9166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4亿美元。全年国内出境人数达2022万人次,增长21.8%。其中因私出境1481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RBD作为快速发展的旅游休憩商业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到广泛的关注,在中国许多城市将文化旅游和RBD相结合,构造出以当地特色文脉为文化核心的综合大型RBD。大唐西市作为国内唯一以丝绸之路为文化核心的旅游休憩区,将文化与休闲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大唐盛世的繁华和丝绸之路的多文化融合。因此,如何进行文化展示直接影响到游客的直观感知,而游客体验的反馈也对景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游客对于大唐西市丝绸之路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14,(20):68-71
澳大利亚的旅游业旅游业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最大的服务出口获利行业。目前旅游消费高达1100亿澳元,其中住宿业通过国际和商务游客住宿的增加及国内旅游的发展,实现更强劲的良好业绩。澳大利亚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截止2013年已经实现了连续22年的增长:其毗邻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也是澳大利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的令人信服的因素。澳大利亚的旅游基础设施向聪慧的投资者提供高入住率、强劲的贸易增长、持续增加的游客人数和消费支出以及由战略航空通道支撑和对未来目的市场营销的竭诚承诺的行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旅游营销不是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在中国旅游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旅游营销在观念、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21世纪,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本论文介绍了旅游营销的一般理论、方法,并结合我国旅游业营销的具体实务,系统揭示了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套有利于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营销策略方案,为我国的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金融》2009,(4):6-6
从2009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年会上获悉,包括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市正在采取措施,囊括从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到旅游消费券等多种探索形式,旨在招揽游客、应对危机冲击。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四川省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以来,全省旅游总收入从1998年的125.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20.82亿元,平均每年增加59亿元,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3年,作为四川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四川旅游业,在非典阴影之下,走势仍然向上。全省旅游总收入仍然增长10.7%,被媒体评价为2003中国旅游业的“一枝独秀”,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相似文献   

17.
RBD作为快速发展的旅游休憩商业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到广泛的关注,在中国许多城市将文化旅游和RBD相结合,构造出以当地特色文脉为文化核心的综合大型RBD.大唐西市作为国内唯一以丝绸之路为文化核心的旅游休憩区,将文化与休闲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大唐盛世的繁华和丝绸之路的多文化融合.因此,如何进行文化展示直接影响到游客的直观感知,而游客体验的反馈也对景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游客对于大唐西市丝绸之路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旅游业的发展深刻影响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时逢旅游业需求侧的爆发和供给侧的改革叠加,旅游业及其上下游、辐射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提速发展。阿勒泰地区以享誉世界的喀纳斯为中心打造的全域旅游是新疆旅游版图的核心区域,商业银行都将旅游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对象,积极发挥"旅游+金融"品牌效应,确立金融支持旅游的引领地位,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析旅游保险发展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中国保险》2010,(7):24-29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出游人数大量增加。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将扩展到30亿人次,其中入境、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以上,从而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国。  相似文献   

20.
王婷 《上海保险》2010,(11):26-28,60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出游人数大量增加,为旅游安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将扩展到30亿人次,其中入境、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以上,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