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员工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的管理。许多跨国公司早已把胜任素质模型作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在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把胜任素质模型作为提高人员选拔、培养、调用、提升等方面工作效率的先进工具,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有助于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的组织强调培养员工胜任力,获取、使用、激励和开发员工胜任力将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胜任力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将员工胜任力整合成组织胜任力,企业必会获得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而胜任力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就需要将员工的胜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员工能够和企业同发展、共进步。基于此,论文从胜任力模型入手,对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创新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钦元 《活力》2022,(9):133-1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其对于一个公司获得竞争优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人们对技能、知识、个性倾向、行为和内部动机等内在素质与工作成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胜任力这个词在企业管理领域逐渐兴起,被大多数管理者使用,并在学术研究中受到青睐。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关注。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只有当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时,公司才能成功开展生产或商业活动。然而,由于公司有许多不同的职位和不同的胜任力,有必要考虑到每个员工的胜任力,以便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员工的胜任力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应仔细考虑的问题,只有当员工的胜任力得到很好的协调时,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员工的胜任力是有效利用公司人力资源和更快、更好地发展公司的必然途径。本文详细研究了胜任能力模型的概念,并探讨了其在公司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企业战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重大直接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员工胜任力模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影响企业的招聘、甄选、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及员工培训开发工作等.由于员工胜任力模型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核心内容,所以同样也受到企业战略的制约.所以建立基于企业战略的员工胜任力模型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  瞿群臻 《物流科技》2011,34(2):51-53
物流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员工的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高技能管理人员能力的管理。因此,如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HRM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采用战略导向与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以作为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通过运用胜任力模型可以更好地招聘适合企业的高绩效员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绩效、薪酬的管理体系的改革,更有效地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互惠共赢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胜任力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胜任力概念提出以来,胜任力理论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实践应用日益俱增。目前,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者需求量愈增,对其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要想胜任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能力。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继而从该模型系统地提出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彭娜  晏臻恺 《企业导报》2010,(10):200-201
胜任能力模型是一种技术含量高且十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它的提出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胜任能力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胜任能力模型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柳军 《物流技术》2014,(1):387-389
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既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三十余年来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工业配送中心在向现代工业配送中心转型的过程中,人员素质成为发展的掣肘。通过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构员工岗位胜任素质,确定员工培训需求,进行培训设计,进行培训组织和反馈,对员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组织竞争能力的增强和工作绩效的提高都离不开个人的作用,员工的能力、技能和学识是一个组织重要的元素,成为组织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核心。在今天的环境中,哪一个组织如果不充分利用员工的能力,如果不能发展员工的能力,那么它将渐渐失去竞争能力甚至被淘汰。这就要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发生转变,即从基于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向胜任力取向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1.
“胜任力”的研究,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热点之一。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节约招聘企业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员工的潜、提高绩效。本文对国内外构建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薪酬设计主要有以职位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导向两种思路。近几十年来,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管理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胜任力的薪酬管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现代高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适合于知识型员工、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本文主要探讨了以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旨在从一个更加系统的角度来探讨胜任力薪酬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陈功 《财会月刊》2013,(12):92-93
胜任力模型提供了一个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几乎所有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把组织的战略联系起来,有助于从长远的角度来提升员工的素质。本文试图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结合某电力公司实际,构建会计人员胜任力模型,助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过胜任能力这一媒介,切合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轨迹,串联了绩效、薪酬、员工培训、领导力开发及培养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樊宏  韩卫兵 《人力资源》2005,(11):66-67
未来的组织强调培养员工胜任力,获取、使用、激励和开发员工胜任力将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胜任力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将员工胜任力整合成组织胜任力,企业必会获得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16.
薛琴 《价值工程》2013,(35):195-197
文章介绍了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分析了胜任力模型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中的价值,提出了将胜任力模型广泛运用于组织招聘与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构建人力资源新模式,以期提升其选才、育才、用才、留才与激才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企业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纷纷致力于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核心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其贯穿于员工招聘、入职、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策略和晋升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综合能力,为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而且将个人绩效与企业的任务与目标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胜任力的内涵、胜任力模型,然后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含义、意义和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个人绩效管理流程,试图为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显现了种种弊端,如何使人力资源管理更适应知识管理、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都是管理界所探索的问题。胜任力的概念提出后,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人力资源管理从基于岗位(工作)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这种以员工的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让企业构建自身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1、胜任…  相似文献   

20.
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特别是各层级管理者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是一个从未解决好的老问题。正如彼得原理所述: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岗位。这话其实不太准确,虽然员工本人未能主动寻求改进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胜任"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于"被提升",责任更多的应该归咎于他们的管理者或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于这部分已意识到问题的企业,不论是其人力资源部门还是员工本人,本书对六个典型管理层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从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工作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