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其竞争领域所形成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商业银行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动力。本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内涵及特征、构成要素及评价、提升方法等进行介绍的同时,分析了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期对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经营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由于不同商业银行拥有的资源情况、能力水平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也不同,因此,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在某一时期内不断发现、识别自身所特有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看作一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协同理论分别对核心竞争力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协同效应分析,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合理定位以获得竞争优势,丰富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方法,对培育和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系统管理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但也存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未能从全局把握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导致了功能配置错位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协同理论分析该系统符合管理协同的充要条件,确定了能力要素作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序参量,并构建协同体系模型,探讨了模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ANP模型建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评价过程和结果表明: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需要将绩效、资源、管理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立足于现实竞争力,同时放眼未来考虑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除了要考察其可量化的指标之外,定性指标也必不可少,通过专家访谈或者客户问卷调查,可以保证定性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比较性。本文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考虑到评价指标间和银行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还加入了银行对指标的反支配作用。在已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竞争实力最强,中国银行次之,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分别列三、四、五位。  相似文献   

5.
全面、科学评价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但要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对竞争力资产进行定量分析,还要对竞争力形成的内在作用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从竞争力资产情况看,江西工行竞争力资产综合排名逐年上升并跃居第一,但构成竞争力过程的流程、渠道、风险控制、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要素还存在机制或体制性矛盾,由此形成的结构性竞争力危机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需要全面深化竞争力战略管理,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同时,加强人本管理,激活竞争力提升的根本要素;强化作业整合,全面提升市场竞争效率;倡导金融创新,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居于重要地位,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可以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能力。加入WTO后,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不但面临日益加剧的国内同业竞争,更面临国际同业的严峻挑战。要客观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必须对中外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实证分析。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整体实力的体现,而不是单一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商业银行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根据商业银行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可以建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依然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银行间竞争和市场风险日益激烈和复杂。本文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银行业竞争完全市场化、银行间的竞争已经超越技术和资本层面,营销已经成为银行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就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的营销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将使得中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要不断寻找提升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财务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在财务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评价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竞争力情况,并对十六家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进行了排名比较,最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日常经营决策、创新都需要竞争情报信息,因此构想出了商业银行竞争情报与创新系统。该系统主要分:竞争情报信息及需求管理模块,创意、建议、未能满足的客户需求管理模块,产品库及"傻瓜式"操作手册模块,创新支持及系统管理模块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本文对在沪15家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整体竞争力强于中资银行,中资银行在客户资源、资产规模、网点等总量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外资银行则在风险控制、成本控制、金融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竞争优势突出。在中资银行内部,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全面优于地方性银行。在外资银行内部,来自亚洲新兴市场的外资银行竞争力整体强于来自欧美市场的外资银行。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根据实证结果,总结了中外资银行竞争力优势和不足形成的原因,并就中资银行竞争力培育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金融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中国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的最大卖方。本文围绕清洁发展机制,从国内碳排放定价权、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模式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发展战略问题。提出应重视从搭建卖方价格机制的角度建设我国碳排放权市场,把发展自愿减排机制和建设CERs市场共同作为发展我国碳市场定价权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三种碳金融业务模式,并给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核心能力的建议;提出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大平台参与国内碳市场布局分工,以先试先行的碳金融模式吸引金融机构和促进金融活动的集聚。  相似文献   

14.
“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代表着商业银行所在国家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实力。通过对10年来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有关中国商业银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上榜的商业银行近10年来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但是,与国际大银行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为此,中国银行业应尽快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及运行机制,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个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是保持和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目标。目前,处于股份制改造和实行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嬗变进程中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正确审视和准确衡量现行的盈利水平,辨析其与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的差距,找出制约其盈利水平提高的障碍因素,因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尽力、尽快提高其盈利能力,才能达到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的愿景。  相似文献   

16.
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升盈利能力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借助SPSS软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评价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银行流程分类框架的开发和应用能为包括中国商业银行在内的全球银行业的标杆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测评、银行治理和问责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商业银行可引进银行流程分类框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基础,以资本回报为目标"的流程分类框架;同时,在流程银行概念的指引下,参照该框架进行标杆比较,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升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8.
Does market power condition the effect of bank regulations and supervision on bank risk taking? We focus on three regulatory tools: capital requirements, the restriction of activities, and official supervisory powers. Employing 10 years of unbalanced panel data on 123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banks operating in the Middle East and Asia, we arrive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banking market power strengthen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apital regulation on bank risk taking. Second, our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activity restrictions on stability is diminished when banks have greater market power. Finally, we do not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upervisory power on banks’ risk taking is conditioned by their competitive behavior. In further analysis, we differentiate between Islamic and conventional banks regarding their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heir risk behavior. The results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banking business model.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useful for bank regulators in light of the accomplishment of Islamic banks’ regulatory framework. Indeed, the adoption of Basel III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regulatory challenge, given that i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ities of Islamic bank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介绍国内外操作风险监管改革变迁入手,分析了巴塞尔协议III和巴塞尔协议II在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本质上是在商业银行应用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全球性商业银行现阶段操作风险管理的路径只要与银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就是最佳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methodology for the joint estimation of efficiency and market power of individual banks. The proposed method utilizes the separat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literatures and suggests identification using the local maximum likelihood (LML) technique. Through LML, estimation of market power of individual banks becomes feasible, while a number of restrictiv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sumptions are relax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EMU bank data. Market power estimates indicate fairly competitive conduct in general; however, heterogeneity in market power estimates is substantial across banks. The latter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practice of some banks deviates from the average fairly competitive behavior, a finding that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inally, efficiency and market power present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so-called “quiet life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