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流域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质较差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辨识 ,系统诊断了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环境管理状况 ,揭示出中国流域环境管理的瓶颈。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的构建框架和运行流程 ,并从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水资源法治建设、市场经济手段应用、生态需水量保证、信息网络平台构筑等方面 ,提出了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孙强  赵铖铖  韩竹 《水利经济》2006,24(6):18-22
通过对辽宁省英那河流域环境资源损失量的实际调查,分析并测算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针对英那河水库扩建所产生的影响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环境价值评估研究,充分证明了流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具有极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只要地方政府能在生态恢复初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因地制宜地、科学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早日行动起来恢复生态环境系统,流域农民就有望早日脱贫致富。该项实证研究可为政府科学地协调好流域环境资源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域水资源和环境状况趋于严重,亟须划定流域生态红线,进行综合管理。针对流域生态红线管理面临的制度困境,提出流域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包括健全流域生态红线的规制、建立流域生态红线分级分区管控机制、强化流域生态功能目标考核、全面实行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完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对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沱江流域(内江段)调查数据,分析公众运用互联网参与流域治理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公众对环境重要程度的认知不高,多数群众认为环境质量逐渐向好;公众运用互联网参与流域治理的意愿较高,但通过互联网获取环境文化知识、参与环境议题讨论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公众人数较少。因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资源,对环境质量、环境知识、环境事件、环保理念进行普及和宣传,为公众环保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金沟河流域和谐发展目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了金沟河流域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界定不清、水资源管理部门分散三大弊端,以及硬件建设缺失和软件服务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提出金沟河流域和谐发展的思路:在流域和谐发展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协调好流域长期发展与近期建设、水量调度与灌区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水改造、地表水与地下水、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和水资源公益性与商品性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艳梅 《水利经济》2020,38(6):25-30
依据水事四法、流域立法、国家政策和改革实践,对我国流域水管理法律体制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析和定性评价,指出我国流域水管理从最初的区域管理体制,演变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目前仍然处于变革之中。近年来的流域管理机构改革强化了流域管理,河长制的实施强化了区域管理与科层协调,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在生态环保部门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则优化了多部门区域管理;这些先后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之间缺乏统筹,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割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予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瞄准效率,文章将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分区运用于生态补偿中,并以张家口为例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海河流域张家口市范围内的四级子流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张家口市流域环境经济功能类型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开发引导-约束-强度3个维度构建判别矩阵,将海河流域张家口市范围划分为水源涵养重点区、防风固沙重点区、水土保持重点区、重点开发建设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区的优先等级计算不同生态补偿侧重点的分配系数,为生态补偿二次分配和生态补偿情景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定义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概念,分析了冲突脆性源及脆性激发过程。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漳河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进行评价,提出了降低脆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跨界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冲突脆性,不同地区的各子系统的冲突脆性,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子系统的冲突脆性,均表现出异质性。要降低流域和地区的水资源冲突脆性,需要流域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方面同时入手。流域管理机构应致力于建立流域整体水资源冲突脆性协调与控制机制,区域地方政府则应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共赢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农牧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流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构建出四类可供选择且适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现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括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状况与迁移类型、流域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分析生态移民实践中面临工程建设周期长及资金瓶颈、水土资源紧张、移民参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情况,从民族文化、水土资源规划、移民人力资本、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战略等角度探讨流域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引滦工程供水与水价改革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利民 《水利经济》2006,24(4):40-43
阐述引滦枢纽工程水价沿革情况,针对现行水价存在的弊端,分析供水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提出加强政策研究,逐步调整供水价格;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供水成本;争取尽早实行“两部制”水价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励效杰 《水利经济》2011,29(4):41-44
宁波城市发展与水密切相关,三江六岸区域是宁波城市核心组成部分。系统梳理了宁波中心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和加快推进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开发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长江流域河长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顾睿哲 《水利经济》2021,39(4):41-45
为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河长制的实施,提升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用水平,总结整体性理论框架,探究整体性理论与河长制的契合性,梳理长江流域河长制推行的概况,从整体性理论治理视角下分析长江流域推行河长制过程中出现的参与治理主体单一化、公共利益部门分割化、同一层级整合碎片化、治理信息碎片化的问题,并提出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同层级整合机制、开发网络化政府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长江流域河长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水污染治理目标,对多瑙河与长江流域进行了多要素比较和可借鉴性评估。在总结多瑙河流域案例的基础上,对比了两者在污染水平、经济水平、政治体制、社会基础4个方面的异同;分别从介入与干预机制、监督与协调机制、公众参与机制3个方面,评价多瑙河流域管理经验对长江管理体制的可借鉴性。结果表明:在多瑙河流域众多的管理经验中,第三方介入和完善的监测-监督体系最值得长江流域借鉴。  相似文献   

15.
储斌 《水利经济》2006,24(2):78-80
介绍富春江水库、新安江水库对钱塘江下游沿岸供水发挥的作用:抗咸顶潮冲淡、钱塘江冲污。指出富春江水库公益性功能对富春江库区人民的负面影响、超高水位运行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库区生态公益林对库区农民的负担、对库区发展养殖业的负面影响、对库区工业发展的短期负面影响。探讨建立库区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建议参照长江、黄河的流域机构,建立钱塘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向水资源需求方收取补偿金。  相似文献   

16.
赵萍  汤洁  尹笋 《水利经济》2017,35(4):55-58
根据湄公河流域自然特征、水资源现状、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资料,分析湄公河各流域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及未来趋势,为湄公河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我国同湄公河各流域国开展相关合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老挝未来将加快水电开发节奏,其规划水电总装机容量占湄公河总装机容量的70.0%;泰国对湄公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灌溉方面,未来泰国灌溉引水有增加的趋势;柬埔寨和越南分别在湄公河干支流上有水电工程规划,但柬埔寨的用水需求主要体现在为保证其洪泛区土壤肥力,对湄公河上游雨季充足的洪峰流量的需求,越南是湄公河流域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主要的用水需求是旱季湄公河三角洲灌溉需水。  相似文献   

17.
怒江干热河谷造林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怒江干热河谷及植被现状,指出了影响怒江干热河谷造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怒江干热河谷造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西桑干河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世平  徐明  周喜 《水利经济》2007,25(4):58-61
介绍桑干河的自然环境、经济及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桑干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组织层面上建立桑干河流域管理机构,使流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技术层面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如工程方面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法律层面上实现依法治水;经济层面上,建立合理供水价格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集办法,实现桑干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环境层面上,采取措施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改善桑干河流域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黄河流域九省区重污染上市企业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民营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民营企业环保投资的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经济竞争力强的地区、存在政企关系的民企中,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民营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要充分考虑政企互动在其中的作用,不断推动各地区协同共治,切实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突变级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诊断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2009—2019年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了其空间差异与障碍因素。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转向较安全,而黄河流域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从空间差异来看,相较于黄河流域,整体上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分布更为协同,超变密度贡献是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综合指数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两大区域水安全问题各有短板,长江经济带主要是受到压力系统的阻碍,而黄河流域主是受到响应系统、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的三重阻碍;提出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