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内部行政区划的合理分布和有效组合对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协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城市采用区界重组的方式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谋求地区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市辖区之间的空间边界调整,采用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并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这一集约型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区界重组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对相邻辖区存在溢出效应;相较于辖区细碎和辖区数量不变,辖区整合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辖区整合通过激发边界地带活力、简政惠企和优化资源配置带来经济收益。本文研究为最优辖区规模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读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警惕标准调整后的不良响应,包括新一轮规划调整的占地效应、行政扩城达标升级、区域主体功能无序、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市民幸福指数的降低等,这都严重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施。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城镇规模健康有序的对策措施:在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以平等和谐的城市理念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以健全严格的法规政策约束无序扩张的冲动,以改革创新的制度机制形成城市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基于2005—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县城载体地位提升对城市全域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城载体地位提升能显著推进所在城市全域的新型城镇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县城载体地位提升主要通过促进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来推动市域新型城镇化,但未促进城市的产业城镇化和设施城镇化。县城载体地位提升能显著推动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而对大城市和非工业城市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的县城为重要载体,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级城市规模分布与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利用中国地级城市数据,检验两个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和集聚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分布符合齐普夫定律,城市规模分布相对过于均匀,存在进一步集聚的空间和必要性。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城市规模集聚效应,东部地区的提升空间不大,未来的发展依赖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利用空间较大,可通过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扩大城市规模,获取城市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2014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市(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随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2007–2014年金融支持对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最后提出促进金融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视角,从城市发展程度、城镇化推进程度以及城乡一体化这三个维度设计了19个指标来具体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全国31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最快的是东部地区及沿海发达城市,西部地区同东部及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城镇化进程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行发展地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半城市化、耕地减少与城市空间无序无限扩展等典型问题,不利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与健康发展。河南不能重走传统城镇化的老路。面对农耕文化深厚、土地与环境压力趋紧等现实约束,河南应通过科学规划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来提高城市承载力,通过制度设计构建农民进城顺畅渠道,走出一条人口工业化与人口城镇化紧密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拉动就业的巨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通过以产业为代表的物质要素和人口为代表的生产力要素的集聚,影响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就业总量的供求结构、就业人员分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而就业增长反过来不断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广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核心,注重城镇化发展与就业协同推进。2013年广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城镇单位就业增长明显,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及政策思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其深度发展对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性运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全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现实状态与表现,并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发展中的阶段性动力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做出论证说明。最终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均衡性的利用状态与系统化的利用模式等"城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和实现城市商流的规范化建设体系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等"市经济"效率提升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通过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分别探讨在不同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有效。因此,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有选择地进行转移性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乃至经济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新世纪 新企业 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进新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世界经济发展三大趋势的影响,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科技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国在新世纪之初,将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全方位的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洪涛 《价值工程》2014,(16):233-234
新时期全新的教育形势为我国高校的德育实践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德育资源的研究,并充分利用德育资源促进高校德育实践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需要新的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用新的粮食安全观看待粮食问题最近,有两大事件引起人们重新思考原有的粮食安全观:一是全年粮食产量有可能跌落到9000亿斤以内,预计为8700亿斤,比上年减产400多亿斤。这是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5年减产,2003年粮食产量预计比最高年份产量10246亿斤减少了约1540亿斤。二是下半年以来特别是9、10月份,粮棉油以及猪肉、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较大范围、一定幅度上涨。粮食减产和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以及粮食问题的专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粮食安全不存在什么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其管理带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形势,这就是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决定》为这场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9):235-237
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常态形式下发展的必由之路,两者存在的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协调机制不健全、结构性调整难度较大、公共服务不到位、技术障碍与资金短缺、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统筹规划、经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中国一个继往开来、亟需转型突破的时代——中国在全球化产业链中需从“制造中心”转为“创造、创新、创意中心”;这也是一个中国的核心竞争力需从“人口”转向“人才”的时代。对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海归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人才、新机遇、新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张宇 《价值工程》2011,30(13):45-46
认识新产品、掌握新产品、合理应用新产品是电气设计人一项能力,一项必备的能力,是将设计从掌握到运用自如,到有自己见地的一个必备能力。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断积累的过程。首先要了解当下技术状况,优劣,新产品有什么优势,有什么样的不足,适合于什么样的工程,其中的性价比如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要以专业的视角为甲方把关,给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安全型集中式预付费远程控制电能表在市场中的成功应用的实际工程案例来阐述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李洁  李志颖 《价值工程》2013,(36):275-27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新生能否尽快地适应高等教育的节奏,完成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并进一步影响到能否建立良好的学风、校风,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我校实践,对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分析新《保险法》对保险需求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条款,及其对保险人特别是分支机构、保险中介人的经营行为模式提出的新挑战基础上,提出了认真学习并遵从新法相关要求,改革投保单和投保询问流程、建立健全存量保单定期轮动审核机制、加强对代理人展业行为控制等对策建议,以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增强合规经营意识,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