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区域性经济组织为开展区域性金融合作与协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适应性选择。亚洲地区货币合作是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亚洲区域性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必须要考虑人民币与日元在本地区的作用。同时,也要正确认识亚洲货币合作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要想实现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必须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建立中国东盟的双边互换和回购协议,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汇率联动机制及早期风险预警系统等,最后由金融合作走向区域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于促进陕西与中亚五国以及欧亚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具有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区位、交通、产业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陕西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机遇,但也使其必须面对贸易合作中的激烈挑战。文章立足于陕西实际,运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合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促进陕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货币一体化的效应分析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现象,其核心内容是确立一个货币区,货币区内所有成员国流通统一发行的货币.蒙代尔的<最适宜货币区理论>正式开了现代货币一体化制度研究的先河.应对货币一体化与货币主权之间的矛盾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分析其产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统一货币区应具备的理想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实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度化、自由贸易区布局系统化,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目前尤其需要做好中国国内沿线关键节点城市的建设,通过国内沿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利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7.
我国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发展地区货币合作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它将给东亚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 ,但由于东亚地区本身条件的限制 ,以及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严重滞后 ,其货币合作体系发展缓慢。为了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欧洲货币合作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在简要回顾欧洲货币合作的基础上,回答了有关东亚货币合作的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东亚汇率合作机制的选择;(2)东亚的货币篮子;(3)东亚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OCA指数对东亚地区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目前东亚地区并不具备实现完全的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条件.而从长远看,在东盟五国之间、大中华经济圈内实现货币的统一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在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获得更多契机。经贸合作需要货币的支持,这为我国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带来新机遇。同时,我国与沿线国家实现货币区域一体化仍有诸多瓶颈要突破,受到美国主导的TPP、TTIP协议的阻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立足已有现实基础,采取策略积极应对,通过外汇补贴、基金建设、货币互换等来实现人民币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区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产品多样化程度、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以及政策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文淑惠 《全国商情》2006,46(12):59-61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提高金融风险抵御力的角度出发,亚洲各国各地区间加快了货币合作的步伐,并经由理论探讨、方案设计阶段上升到开展实际性的合作阶段.建立统一的亚洲货币是亚洲货币合作的终极目标,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货币互换机制是更为符合现实需要.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得其终将在整个亚洲货币合作进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强化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月,中央14个部委联合发文,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管理职责.在网络世界里,网络运营公司、网络消费者以及社会逐利者破坏游戏规则,虚拟货币回兑法定货币,既混淆了人们对虚拟货币与国家法定货币的正常金融意识,又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组织支付、货币监管职能以及商业银行的支付服务产生巨大冲击.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监管,遏制其自由泛滥,出台法规规章,规范网络电子支付,对虚拟货币积极疏导,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哪一衡量标准来看,我们单一货币区政策离帕累托最优标准都还存在着差距.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仍主要以金融运行一体化为前提和区域金融运行越来越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的现状,有必要针对区域性差异实施区域化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政策效果的提高,引导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中国必将掀开对外合作新一轮的热潮,论文考察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跨国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达成区域合作的条件,进而探索区域合作的一致性目标、具体运作机制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的制度性安排,指出在开展区域合作中需要预防区域间大国关系处理和区域经济不平衡两个重要问题。最后,在分析达成跨国合作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中,对中国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跨国区域合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优先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大发展,不要急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和金融地理学视角, 选取2006年和2014年两个时间断面,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七省(区)①间的金融空间联系强度、金融势能、金融联系隶属度、变异系数、产业合作潜力及其金融发展"质量"发现:(1)2006-2014年沿线七省的金融"质量"有所提升, 但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 且表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沿线七省的金融联系呈逐年增强态势, 但整体上仍然较弱且增减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从地域空间看, 七省的金融联系强度与各省的金融"质量"、地理距离因子显著相关, 且金融联系强度、金融势能均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异特征;金融联系方向上, 则显示出"质量"差异效应和空间邻近效应。(3)相关变异系数差异变化显著, 七省间金融联系的稳定性分布呈现出两端高、中部低, 且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4)受经济水平、区划分割、空间距离等因素影响, 七省间金融合作潜力空间不足, 省际间金融产业互补发展能力较低。因此, 整合金融资源和激发金融合作空间, 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金融联系, 对于促进区域金融发展一体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当前,国际金融领域风波迭起,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势在必行。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