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分位数回归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CGSS2008),考察了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支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显著,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随着分位数增加逐渐减弱,但在高分位点上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消费支出上升,但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呈倒 U 型,即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选择另外两个收入差距指标(泰尔指数和50%富裕人口所占收入份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分析结果与以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指标时一致。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位数回归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考察了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支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显著,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随着分位数增加逐渐减弱,但在高分位点上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消费支出上升,但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呈倒U型,即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选择另外两个收入差距指标(泰尔指数和50%富裕人口所占收入份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分析结果与以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指标时一致。  相似文献   

3.
将影响居民消费差异的因素分为由家庭特征代表的“显性因素”和由市场性因素及社会性因素代表的“隐性因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测算各项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并采用Blinder-Oaxaca方法和分位数分解对城乡家庭消费差异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对收入的弹性明显高于城镇家庭,分位数越高,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小;显性因素是城乡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不同消费水平城乡家庭的影响程度不同;城乡消费差异随分位数增加而减小,隐性因素作用的减弱是差异减小的主要原因。城乡消费二元化的形成,不仅仅是家庭特征代表的显性因素(收入、养老保障、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导致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形成的隐性因素(偏好、习惯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等)也是城乡消费二元化的重要原因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多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居民低消费支出聚集区域数量减少,且城镇变化大于农村,东北城镇发展快于西部城镇;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低而居民消费率高,经济发展受限;城乡少儿抚养比高而相邻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低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低,养老不再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压力;当前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无显著空间相关,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劳资之间。通过对社会总消费函数和人均消费函数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总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大低于人均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了社会总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人均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幅偏离。因此,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必须努力缩小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状况,加强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弱化和社会保障不足是民族地区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鉴于民族地区农村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家庭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发挥主要的养老功能.然而,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机制下高储蓄与高家庭教育投资并行,在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造成当前农村居民消费不足从而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高家庭教育投资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对现期家庭居民生活造成压力.因此,从民族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重庆统计数据,分析收入及收入结构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层面分析,持久性收入及其边际消费倾向对农民消费影响最显著,提高持久性收入对农民的消费支出有正的影响;从收入结构分析,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著,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会极大地刺激消费需求。因此,应大力提高农民的持久性收入水平,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家庭非农业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需调查数据为依托,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实证分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水平的内在结构与逻辑机理。结果表明: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特征、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和社区因素等。为此,提出注重体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服务性,减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负担,逐步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尊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意愿;以农村居家养老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供给机制,探索新型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有效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福祉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房价上涨不仅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还可能冲击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径。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房价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研究表明:总体上,房价抑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消费结构升级阶段、不同级别城市、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边际消费倾向是房价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即房价上涨显著降低居住、交通通信两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提升食品、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四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关注房价上涨对不同类别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是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以及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否同收入水平相关。文章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实证估计了我国城乡居民在1978~2012年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在1978~2012年间与收入水平间呈现"倒U"型变动关系;但相比而言,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同期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两个新农保试点乡村进行实地研究,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分析新农保对老人生活状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改善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降低了农村老人在养老上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但短期不能改变农户“养儿防老”观念和“生男偏好”;并未真正解决农村养老上的照料困境。基于上述结论,新农保实施时必须与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改善老人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障主要包括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形式,其中家庭养老形式最重要、最普遍。在以家庭为支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代际关系是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性因素。在对河南陈楼村的几户人家研究中发现,凡是有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都会极大影响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代际关系又受到农村的家庭关系、家庭规模、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农村老年保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全面实施人口计划生育国策以后,农村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庭小型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步增大。加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家庭养老面临重大挑战。为了改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范围小的现状,解决占中国老年人口约75%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需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避免“养老真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方式。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实证分析转型期家庭养老方式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现状,对家庭养老的养老环境、养老质量、养老意愿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依据需要理论,围绕健康医疗、经济收入、精神生活、生活照料等四方面的养老需求,应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西部农村老人应对养老的经济能力;完善医疗保障机制,促进西部农村老人身心健康;改善养老环境,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生活照料水平等方面实现西部农村家庭养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5年农村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而受教育程度对跨省流动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即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均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不是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家庭人均非汇款收入越高,其越倾向于跨省流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因此,要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好的跨省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必须提高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减少其远距离外出打工的现金约束。  相似文献   

16.
严欢 《企业家天地》2010,(8):128-128
一、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 由于株洲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仍然比较落后,“养儿防老”和“多子多福”的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居民中根深蒂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认为自己有子女不需要参加所谓的养老保险,造成了现在株洲农村地区对养老保险的参与不足,这也是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的重要表现。究其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17.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结构视角,分析当前城乡不同家庭结构中老年人的自我养老状况、家庭养老现状以及养老需求。研究表明:夫妇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和单人户是城乡老年人口最主要的家庭类型;城市中单人户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最差,夫妇核心家庭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较强,农村中单人户和夫妇核心家庭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较强,三代直系家庭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最差;相比于农村,城市家庭养老功能已经弱化,城乡单人户和三代直系家庭养老状况好于夫妇核心家庭,农村养老仍是以"养儿防老"为主;城乡老年人对医疗保障、服务方面的养老需求最强,社会养老形式上存在城乡和家庭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边际消费倾向划分为边际物质消费倾向和边际文化消费倾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代旅游的精神运动色彩,以及对发展现代旅游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乘数理论及投资乘数模型对交通运输投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设置了边际交通消费倾向,并推导出交通最终消费需求模型;运用交通消费倾向,证明了交通运输发展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和缩小地区差距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启动城乡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着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际,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针对近年来中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中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