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和中美关系的新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上台一年多了,其实行的对华战略和政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回到历任总统对华政策“先硬后软,前倨后恭”的老路上去,而是与前几任政府有着重合的同时,更多地展现了新特点。在美国追求“一超独霸”战略目标的新现实下,布什政府把中国定性为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在对手。虽然“9·11”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改善只是美国在反恐大业上有求于中国合作情况下产生的,所以这个“回归”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一种“双重性”特征,即言辞缓和,行动强硬。  相似文献   

2.
[美国《福布斯》2月3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他的确认任命听证会上向参议院表示,奥巴马总统“相信中国在操纵货币”,发出可能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贸易姿态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快讯》2003,(36):37-37
美国一改“言语温和、手持大棒”的姿态,这一次虽然语气强硬,但手中的大棒则不那么有威慑力,至少在中国政府看来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 美国在海湾地区有着众所周知的、极其重大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其对该地区实施的政策为世界众多国家所关注。克林顿政府对海湾地区实施的政策重点大体上包括如下内容。一、强硬干预政策海湾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抓住了机遇和资本在海湾地区奉行强硬干预的外交政策,并推行强权政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克林顿政府在外交上奉行“多边主义”国际干预政策,尽管国内财政拮据,但克林顿多次强调仍将继续发挥美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不会忽视其全球义务。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尤其不能放弃或牺牲,必须实施强硬干预政策,以发挥美在该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强化其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评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外贸易政策对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以后,面临新的国内外贸易政策环境,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推行一条“强硬的单边主义、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以及脆弱的多边主义”相结合的进攻性新贸易保守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6.
肖夏 《中国经贸》2007,(6):68-69
近来,中美经济关系不断传出令人不快的消息。美国的《贸易评估报告》点名批评中国是“不公平的贸易伙伴”,一些美国议员不仅重提“中国操纵汇率”的老调,美国政府经贸高官也一改往日立场,对议员的煽动随声附和,以“保护知识产权不力”和“阻碍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两项罪名,一纸诉状将中国告向WTO。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似乎突然转向强硬,使一度缓解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又紧张起来。据消息来源告,美国纺织组织总会(NCTO)目前正积极与美国铜版纸反补贴案申请方的代理律师进行讨论,酝酿对中国服装发起反补贴调查申请。  相似文献   

7.
声音     
《西部论丛》2006,(1):11-11
我们期望,中国货币体系进一步实施灵活汇率,将改善全球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动作和稳定性——G7在2005年12月初的措辞强硬的声明显示美国等国依然会紧握“人民币”牌  相似文献   

8.
《乡镇经济》2001,(2):44
问:美国与中国之间台湾问题 是焦点,美国会不会以更大的力度 支持台湾? 钱:美国在出售武器的数量和 质量上都会提高。主要是在防务方 面,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美国至 少不会支持台湾宣布“独立”。 问:据说布什政府对华态度比 较强硬,我们将采取怎样的对应战 略和策略? 钱:布什政府是要比克林顿政 府强硬,但不会离开大的框架。不会 对抗,中国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 斗争,中美关系将始终是既有斗争, 又有合作。 问:布什上台后,他的对华政策 会不会有所缓和? 钱:布什的对华政策用简单的 一句话说,就是缓和。鲍威尔在1月 …  相似文献   

9.
王雪莹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3):92-124+159-160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美国盟友对华关系的变迁是学术界和政策界广泛关注的议题。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整体而言,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盟友在中美博弈中高度看齐美国对华关系。当美国对华强硬时,美国盟友的对华关系也随之恶化,其北约盟友尤甚。即便是在强调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时期,“看齐效应”依然稳固,甚至有所强化。在国别层面,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立陶宛等国格外追随美国的对华关系,而意大利、德国和埃及等国的对华关系受美国因素影响较小。自拜登政府以来,美国盟友对华关系中“看齐效应”的强度出现明显的极化现象,部分盟友高度追随美国,但也有不少国家与美国背道而驰。国内政治因素也是美国盟友对华关系的重要考量,这一点从美国盟友对华关系的延续性以及面对外界冲击时美国盟友对华关系调整的滞后性中可见一斑。此外,基于面板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从美国获取的安全保护越可靠、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程度越高,美国盟友的对华关系就越强硬。而盟友西式民主水平的提升可以弱化美国安全保护与盟友对华关系之间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权势影响甚或主导作用——这就是愈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就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说皆是如此。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大体有两大类:“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粗略地说,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直至2014年秋季,中国主要使用的是“战略军事”,它集中体现为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军事竞争和对立、中国与日本的激烈对抗、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争端中的强硬态势以及相伴的密集的军事和准军事活动。它们至关重要地推进了中国的“硬权势”,包括战略军力的继续急剧增强、战略军事活动范围的显著扩展和海洋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之声索的坚定伸张。然而另一方面,它们多少妨碍了中国特别是在东部周边的国际“软权势”,多少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东部周边战略/外交环境的复杂性,同时也显著增加了主要与日本以及美国的军事冲突风险。因而,自2014年秋开始,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主要使用“战略经济”,它基于中国巨大的经济金融实力和更广泛的外交。这是中国对外战略的相当急剧地发生的一项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1.
叶雨 《中国高新区》2008,(2):100-102
“要么创新,要么灭亡”,这是飞利浦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访华时最常跟人讲起的话。这个有着一半德国血统的荷兰人,表面温文尔雅,但语气强硬、行事果断,属于”强硬一派”。他在走马上任后对飞利浦着手进行的改革之一,就是制定“一个飞利浦”的战略计划,它将飞利浦麾下庞大的队伍体系整合成核心技术、医疗保健和时尚生活三大部分,旨在强化其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克林顿政府第二届任期内,美国对两伊政策的总体框架由“双重遏制”改变为“区别遏制”。所谓“区别遏制”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区别对待伊朗和伊拉克。对伊朗,美国改变了强硬的遏制政策,态度渐趋缓和,立场有所松动,鼓励和支持伊朗内部的改革,寻求与伊朗进行接触、取得联系。对伊拉克,则遏制政策一以贯之,变本加厉,并最终确定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方针。其次是区别对待伊朗不同性质的政策走向。对其增强军事力量、谋求地区霸权、动摇海湾秩序的举动保持遏制,毫不让步;对其放松内部控制、淡化激进色彩的改革则给予鼓励,积极支持。从“双重遏制”到“区别遏制”的政策调整反映出美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并与小布什的海湾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3.
金纽 《环球财经》2004,(12):21-21
布什未来的对外政策很可能是强硬中透出“调和”,牛仔作风中透出“妥协”。理由是,布什总统必须结束在伊拉克之痛。  相似文献   

14.
美国行政当局除外,华盛顿的舆论对人民币的态度正日趋强硬。本月早些时候,由于美国财政部拒绝在其一年发布两次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一部旨在抨击中国的新法案被提交到参议院。该法案拟将中国低估汇率,视为一项非法补贴,并寻求通过反倾销税和其它制裁措施获得补偿。  相似文献   

15.
《新财经》2010,(3):114-114
在中国虎年新春之际,中美关系似乎陷入“严冬”。谷歌风波在前,台湾军售居中,会见达赖在后,奥巴马一波接一波“发难”,中国也强硬回应  相似文献   

16.
江油、安陆两地政府多次直接、间接“对话”,政府官员强硬表态,广告播放一波三折,中央电视台、国家工商总局“卷入”其中,两个寂寂无名的县级市随即名扬四海,李白成了超越文化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7.
内贾德执政以来的伊朗与美国关系可分为布什时期与奥巴马时期,两个时期各有特点,但实质还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布什时期,美伊都采取强硬与对抗政策,两国冲突不断;奥巴马上台后,对伊朗实施接触政策,美伊关系有所缓和。本文探讨了伊美关系的特点,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伊美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杨斌 《开放导报》2005,(5):53-57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起伏变化,分析了美国对外政策反复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新现实主义思维”的形成,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前苏联教训,防范美国采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软政策”武器,配合军事包围、遏制等传统“硬恫吓”手段,攻击我们的制度要害和薄弱环节,更好维护中国战略利益和经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冷战后美国贸易战略运行的轨迹来看,其主导方向仍是全球贸易自由化。这一导向主要从三条战线上展开:一是经营开放式地区主义,把自由贸易区作为通向全球自由贸易的铺路石;二是软硬兼施,打破乌拉圭回合谈判僵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谈判进展;三是在双边行动中按照美国贸易开放标准,强硬“提升”对方贸易自由化纯度。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紧张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坚持主导全球贸易自由化,主要在于全球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美国贸易战略这一导向难以改变。它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对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亚宁 《东北之窗》2010,(4):36-39
2010年新年伊始,中美关系发生了“硬对硬”式的对对碰。先是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60架黑鹰战机、113枚爱国者导弹、两艘扫雷艇等共计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等部门立即发出了严正的抗议和交涉,决定推迟中美两军部分交往项目,并准备对那些向台军售的公司实施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