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珠算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世人视为瑰宝,并将珠算和我国其它“四大发明”相提并论。于是,珠算成为世人公认的中国的一大发明。因此,近来或在文章中、或在书籍中、或在重要讲话中常常出现“珠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之说。笔者愚见,此说不妥。由个珠算经历了长期受歧视受压抑的历史,对珠算究竟起源于哪个国家也尚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经过反复论证才得以确认,珠算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而且珠算对于人们的积极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虽然珠算是第五个被世人公认的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但也决不能说“珠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或者说“珠…  相似文献   

2.
<现代珠算>1997年曾就珠算学科归属问题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当时收到论文近百篇.同年第4期<现代珠算>辟"珠算征文"专栏择优刊发了九篇应征论文.九篇文章的观点可归纳为珠算属数学学科和珠算属非数学学科两种.到底应采用哪一种,似乎至今尚未定论.我认为现在已进入力争珠心算早日纳入数学课程的新世纪,没有必要再在归属问题上浪费精力了.我建议从数学史中寻求答案,把我们的认识统一到数学史的提法上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算盘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4.
<正>珠算,起源于中国,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项科学文化技术。这种科学、快捷、高效的计算技术,在人类发展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珠心算是在珠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将其升华的一种全新技能,它具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珠算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筹算文化、珠算文化和珠算式心算文化三个阶段。作为中华名族薪火相传的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珠算有着"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美誉。然而近年来,受到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冲击,与诸多传统文化一样,珠算的发展、传承面临着巨大挑战,前景不容乐观。如何更  相似文献   

6.
珠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世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一项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同时,作为人类基本计算技能,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现代珠算的学术研究和珠算事业开拓发展的实践证明,珠算不仅具有计算功能,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  相似文献   

7.
问:算盘和珠算是程大位发明的吗?答:算盘和珠算不是程大位发明的,早在他诞生之前就已经发明了,但肯定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因此算盘被世界科坛誉作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根据我国珠算史研究工作者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完全成型的有梁穿档串珠算盘的发明时间应该是唐代,而随着算盘的发明应运而生的珠算,则最迟在北宋时已经普遍使用。最有力的史料证据有:宋徽宗大观二年因黄河泛滥而被淹没的河北省巨鹿县故城三明寺出土的“巨鹿算珠”文物与如今算珠相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  相似文献   

8.
正珠算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源出商周,始于秦汉,形成唐宋,盛起元明,并流传至今,遍及世界各地。2008年6月,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珠算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启智科学。随着对珠算的计算、教育、启智等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珠算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计算体  相似文献   

9.
刘平 《新理财》2004,(11):30-30
算盘作为中国五大发明之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古人曾以各种文学形式来加以反映,对联便是其中一朵璀璨奇葩.笔者作为一名珠算史爱好者,对此研究有年,偶有所得,不敢自专,公之于众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0.
程大位是一位关乎两项世界发明的中国历史名人:一项是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算盘和珠算,由于他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的风行宇内”而使中国算盘与珠算得以普及提高并走向世界,世人皆称他为“珠算宗师”;另一项是世界上第一只卷尺雏形丈量步车便诞生在他手中,世人又称他为“伟大的发明家”。最近,程大位故居纪念馆相继被黄山市和安徽省列为首批市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内外瞻仰参观者更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探访这个神秘而非凡的珠算宗师诞生的地方。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大位故居纪念馆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位珠算副教授周葵老师大松珠算虽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被誉为我国第五大发明,但珠算总被人们卑视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多少年来,从未出现过珠算副教授。而自82年开始在中专学校评聘教师职称时,上海市商业学校首创为周葵老师报评珠算专业副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的文化遗产珠算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珠算(发展到珠心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史料证明,中国的珠算产生于距今已有2300年的战国时代,正如人们所说的,珠算是中国古老的五大发明之一,根据中国国情,可以说一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也包含着珠算科技发展过程。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民族的文化演进是完全相关的,中国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文明国之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化,其文化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诸如中国的棋文…  相似文献   

13.
珠算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1972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誉:"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使用的算盘."算盘的发明,对我国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夏俊慕 《新理财》2003,(5):36-37
算盘和珠算术被称作中国贡献于世界的“第五大发明”,正如原国务委员王丙乾指出的那样:“中国是珠算的故乡,像‘四大发明’一样,珠算自它诞生起,千百年来,对我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直到现在,美国仍将它视作“新文化”加以引进。而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的前园村,也因其“中国第一珠算村”的神秘殊荣而成为海内引慕名参观者的探访热地。  相似文献   

15.
珠算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1972年被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誉称为:"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使用的算盘."算盘的发明,对我国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研制原子弹初期的设计试验数据,也是用算盘打出来的.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算盘在计算功能上已无法同计算机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早已停止设置珠算课;会计人员要取得上岗资格证,学过计算机的不再考珠算,财经院校也停开珠算课程,珠算教育逐步进入低潮.  相似文献   

16.
<正>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料记载,山东是珠算的发祥地,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山东蒙阴人刘洪就发明了算盘和珠算,并被尊称为"算圣"。为进一步传承珠算血脉,弘扬传统文化,自2015年5月以来,山东珠算协会与各市珠算协会对珠算文化的历史渊源、重要价值与特征做了详细的考  相似文献   

17.
《新理财》2005,(11):7-7,6
中国珠算协会召开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主要讨论<中国珠算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国珠算协会章程(讨论稿)>、<〈中国珠算协会章程〉修改情况的说明(讨论稿)>等三个文件,讨论第六届理事会人事安排原则意见等议题,为中珠协换届会议做好准备,也为世珠联换届做准备,这次会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算盘和珠算术被称作中国贡献于世界的“第五大发明”,正如国务委员王丙乾指出的那样:“中国是珠算的故乡,像‘四大发明’一样,珠算自它诞生起,千百年来,对我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直到现在,美国仍将它视作“新文化”加以引进。而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的前园村,也因其“中国第一珠算村”的神秘殊荣而成为海内外慕名参观者的探访热地。珠算宗师在这儿诞生前园村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珠算村”,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珠算宗师程大位就是在这儿诞生的,他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也是在这儿编纂问世的…  相似文献   

19.
珠算是一门应用技术,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独创的科学文化遗产,欧美学者曾把它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从明代传入东南亚诸国,被视为瑰宝。 在方圆仅697平方公里的大洋洲岛国——汤加王国,国王在日本购买了1000架算盘发给人民,并亲自讲授珠算课。 堪称电子计算机故乡的美国,设有“美利坚珠算教育中心”,把珠算作为“新文化”进行研究。此外,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还进行珠算硕士、珠算博士学位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20.
<正>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历史辉煌;她载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上(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国人自豪。申遗成功以来,珠算文化又热起来!有人却认为,在现代电算化技术下,珠算将退出历史舞台、算盘只配留在博物馆;有人还质疑申遗和重提珠算,是好事者怀古和借机推广珠算的伎俩。这些误解,源于主管方宣传不当,以及对社会了解不全和理解不深,其实,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珠算文化,不是企图恢复传统珠算教育、不是拿算盘去比计算机,而是借助珠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