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2012年8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变为总量核查.外汇管理局廊坊市中心支局通过货物贸易监测系统对企业货物流与资金流进行监测归纳出当前影响货物流与资金流匹配度的几个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后,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形成了"事前管理简化-事后非现场监测-异常企业现场核查-实施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是这一管理链条上的落脚点,也是外汇管理"奖优罚劣"和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重要保障。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分类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影响管理效率。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涉外企业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关注度偏低,分类管理权威有待强化。一  相似文献   

3.
在外汇管理改革的进程中,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可以说是其中浓重的一笔。继进口付汇核销改革之后,去年12月1日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整体改革在江苏、山东、湖北、浙江(不含宁波)、福建(不含厦门)以及大连、青岛7个省市进行试点,这标志着外汇管理制度由传统模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改革之后,95%以上的合法、合规企业在办理货物贸易项下业务时几乎会“一路绿灯”,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政策便利;银行的日常业务审核和操作得到极大简化;外汇管理部门在提升监管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监管成本。正如政策制定者所言,此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便利贸易活动,以全面降低社会成本,实现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向全面核查、由行为审核向主体监管的转变。试点的推出,在落下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核销时代”帷幕的同时,也奏响了“总量核查时代”的序曲。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原来的一些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为此,试点地区外汇管理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从不同角度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以为改革在全国的推广奠定基础。而这也正是进行试点的意义所在。——编者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 《时代金融》2013,(27):123+126
2012年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在全国推广,改革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由行为审核向主体分类监管转变,构建出企业进出口综合监测、主体分类监管、部门信息共享的新型外汇管理模式,本文针对改革后货物贸易项下外汇检查"线索发现难、取证难、定性难"的挑战,探讨外汇查处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之后,以债权、债务登记管理为特征的贸易信贷外汇管理政策将被企业报告、总量核查和现场核查的监管模式取代。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贸易信贷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亦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陈秀明 《河北金融》2019,(10):19-23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贸易信贷业务成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重点。目前我国贸易信贷外汇管理存在着政策界定不清晰;贸易信贷业务违规查处难;企业借道贸易信贷规避监管,加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银行代位监管缺失,加大后续监管压力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贸易信贷外汇管理政策,增强政策威慑力等管理对策,以更好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相似文献   

7.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增加了企业报告环节,企业报告管理整合了资本项目贸易信贷登记、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金融机构部分贸易融资业务等管理内容,提高了企业对自身业务核查数据管理的精确度和自主性,也提高了外汇局非现场核查工作准确性。企业贸易信贷管理方式由改革前的登记管理变为改革后的报告管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以来,从满洲里地区贸易信贷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看,仍存在规定不明确、报告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亟待完善。一、目前满洲里地区贸易报告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由逐笔核销转向总量核查,同时对监测指标异常企业实施现场核含和分类管理。在这种监管模式下,现场核查成为货物贸易外汇竹理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为提升现场核查效率,外汇局汀苏省分局对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货物流与资金流自动匹配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政策法规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决定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并自今年12月1日起,在江苏、山东、湖北、浙江(不含宁波)、福建(不含厦门)、大连、青岛等省市进行试点。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管理部门将对进出口货物流和贸易收支资金流实施全面核查,根据企业合规情况实施分类管理。企业贸易收付汇后,无需办理核销;合规企业可凭进13报关单、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1日,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行重要改革。这对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出口多少商品就收回多少价值的外汇、付出多少外汇就进口多少等价的商品,这是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基础和逻辑。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正是在这个基础和逻辑上,我国的外汇管理模式经历了从核销到核报再到核查这三部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2012,(16):3-3
2012年8月1日,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行重要改革。这对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出口多少商品就收回多少价值的外汇、付出多少外汇就进口多少等价的商品,这是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基础和逻辑。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正是在这个基础和逻辑上,我国的外汇管理模式经历了从核销到核报再到核查这三部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外汇局出台《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要求企业出口收汇一律进入待核查账户并进行联网核查。2011年12月1日,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推出,对待核查账户的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1日和2013年9月1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在全国实施,标志着便利化与防风险相结合的企业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方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由于企业与个人经济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个人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不能简单照搬企业模式,必须适应个人行为特征,探索一条与企业不同的特有的管理模式,以实现个人外汇收支便利性与管理有效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是顺应我国涉外经济和外汇收支形势变化而推出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实现了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由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由行为审核向主体分类监管的转变,并构建了贸易便利化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一改革在赋予内审、内控工作全新内容的同时,对内控监督检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杜鹏 《中国外汇》2015,(3):31-32,30
《中国外汇》:在新的一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会有哪些动作?今年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杜鹏: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将按照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对新兴业务和前沿性、趋势性问题的研究,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成果,优化监测核查模式,完善事中事后管理机制,促进管理转型;严抓监测核  相似文献   

16.
全国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构建了便利化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型外汇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使绝大多数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具体分析了此项改革给银行和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调查显示,改革简化了企业业务流程、促进其内部管理优化,简化了银行贸易收支审核流程、增强其合规经营意识。最后,文章就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仁荣 《中国外汇》2014,(23):69-69
货物贸易改革以后,外汇局对贸易企业实行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的政策,不再采用逐笔核销的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第四条规定承担起“合理审查企业提交的贸易进出口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的职责。但是,外汇局在今年开展的银行转口贸易专项检查中发现,在银行的经营目标与外汇监管目标出现矛盾时,个别银行履行真实性审核职责不到位,甚至突破底线,使贸易虚假交易得以通行,将自己外汇政策执行者错位成事实上企业违规的协助者。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金融》2013,(1):15-17
<正>2012年,黑龙江省外汇管理部门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转换外汇管理职能,着力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和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改革;强化跨境资金监测,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出台多项指导意见,服务辖区涉外经济发展;创新检查手段和工作方法,提高依法行政和银行监管能力;在重点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中,总量核查指标超过一定范围的企业将被列入重点监测范围或实施现场核查。请问总量核查指标具体包括哪些指标?如何计算?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企业如何判断自身指标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管理》2012,(19):26-27
外汇年检制度是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外汇管理的重要制度。该制度自1995年实施以来,经过多次改革,年检的材料要求不断简化,服务效能得到强化,监测功能日趋优化。特别是2012年的改革,进一步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外汇年检的非现场核查与监管功能:一是可以对外商投资权益进行确认。就是通过年检这一非现场核查的方式对外国投资进行确权,进而对投资资本流动风险和路径进行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