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地区发展新态势及其政策架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贺灿飞 《经济地理》1996,16(3):68-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7.
刘捷  刘虹 《经济地理》1995,15(3):1-6
试论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刘捷,刘虹(四川宜宾地区计委644000)(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北京1000824)研究确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其配套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对我们这样区域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吕春成在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外贸运行机制的逐步市场化,已使外贸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战略选择。审时度势,保证外贸企业和外...  相似文献   

9.
关于徐连经济带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沈正平 《经济地理》1998,18(1):45-51
就徐连经济带的空间范围、区域发展优势、现实与目标经济地位、经济发展阶段与导向模式以及主要城市定位与经济行政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11.
实施优势主导战略 发展地方优势经济韩宝光(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命运取决于市场,产业的兴衰取决于市场,地方经济的活力也决定于市场。而谋取市场主动的关键,在于能否确立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在经济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福建的闽东南发展战略不应仅是封闭的自我完善的发展战略,而应是开放的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经济体系,借外力发展自己的参与战略。 一、完善现有的闽东南发展战略,作为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从省城行政调控能力而言,比较科学的应是包涵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包括福、厦、漳、泉、莆、宁德六地市的闽东南沿海经济集聚增长带,第二层次,是南平、三明、龙岩三地市构成的沿江、沿路经济推进带。从区域经济参与国内外市场营运考虑,世纪之交,应全面规划厦门港、漳州港、湄洲湾、福州港、三都澳、沙埕港的大港口建设,形成通向五洲四海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线。与此同时,修建以福州为中心,南经厦门、漳州至汕头(与广汕梅铁路接轨),北经宁德、浙南,与京九线接轨的“三南”主干道,南联  相似文献   

16.
发挥优势再铸辉煌———关于阳泉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共阳泉市委副书记郭良孝阳泉,地处山西省东部,大体在山西省会太原与河北省会石家庄中间,面积4452平方公里。在筹划阳泉的发展前景时,必须对其现状、优势与弊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民营经济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并成为地方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其发展速度较之其他经济成分更为迅速。然而,由于历史及现实等因素的影响,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其现存及潜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这些问题对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阻碍作用。笔者对现存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仕斌 《经济学家》1998,(2):113-11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