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1992-200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ADF检验,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就业水平之间进行实证研究,建立ECM模型并进行Granger检验,计算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EC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得出第三产业发展与我国就业水平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原因,且影响期较长.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江苏省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有大有小,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第三产业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和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容量,根据现阶段的就业情况,计算出第三产业和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吸纳弹性,为发展重点行业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的城市化、第三产业与扩大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声宗 《经济论坛》2005,(13):22-24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相关数据表明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农村有大量滞业的农业人口亟待转移,城镇正常劳动就业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也存在很大压力。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年递增的增长态势,2000年至2002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6%、3.8%和4.2%。另一方面,福建省的就业结构特别是城镇就业结构调整缓慢,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显得滞缓。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消费倾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逐渐产生新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本文基于2005—2019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中国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就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需求在人口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机制中起到正向调节效应,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消费需求在人口老龄化对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并且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边际影响呈现阶梯型递减趋势;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对东部、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有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盛益健 《经济研究导刊》2022,(30):141-144+148
稳就业位于“六稳”之首,在此背景下,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就业情况必然需要重点关注。通过在江苏无锡、南通和安徽滁州三地调查所得的1 028份问卷,探讨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宏观支持的各个指标对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的影响机理,得到13个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回归模型,并分析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现状和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流动人口整体就业能力并不强。流动人口在培训参与次数、培训参与意愿、有关就业政策的了解、社会支持网络、劳动力市场歧视等方面表现均较差。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就业的增加。同样就业的增加也会反过来拉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三产业增长率与其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即中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不断地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但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并不能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市第三次产业的就业需求、可能的就业容量及就业需求与就业容量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宏观分析,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和减缓就业弹性系数下滑速度两方面探讨了扩大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所占比重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带动就业趋弱等诸多问题。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大,山西省要以体制改革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新型城镇化等措施,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武汉市第三产业就业容量观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市第三次产业的就业需求、可能的就业容量及就业需求与就业容量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宏观分析.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和减缓就业弹性系数下滑速度两方面探讨了扩大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筱川 《生产力研究》2002,(5):133-134,142
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关我国的稳定和发展。在目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难题。城市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 ,今后必须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8)
现代城市发展的不断提速,给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就业者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文章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流动人口展开论述,对于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应对性的措施,促进城市非正规就业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解决,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该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但该地区三次产业仍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问题,从而影响其对就业的贡献率。提升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要通过地区联动调整第三产业布局,推进服务贸易和外包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加快服务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就业贡献率,建立企业、政府间多层次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采用干预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加权模型,在控制了就业类别的选择偏差基础上,分析了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在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业和工作获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在控制选择偏差以后,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显著低于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剥离户籍对就业机会、就业身份和就业保障的影响,是户籍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工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的建立以及农村严峻的人地关系,“排挤”出在量的剩余劳动力,我国面临就业难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三大产业演进的规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以缓解我国就业难题。今后发展第三产业要注意解决好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壮大,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超  张征宇 《财经研究》2022,48(4):19-33
当前流动人口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公平对待流动人口,缩小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就业质量的差距是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就业收益、环境、保障和感受四个维度构建了劳动者层面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对城城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者、乡城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者的就业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和差异分解。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的劳动者就业质量显著低于本地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差距较大且逐年增大。城城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差距较小。(2)就业质量的组间差距主要来源于就业环境、保障和感受,就业收益的差异并不显著。(3)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差异主要是由中等就业质量人群的差异引起的。(4)人力资本是导致劳动者就业质量组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但也有着明显的地区户籍分隔和城乡户籍分隔因素。文章的研究为流动人口政策制度提供了实证经验,也可为流动人口政策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涛 《经济与管理》2006,20(2):14-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刻画该动态调整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09,28(3):75-80
分析了1978—2007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状况,分别计算了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运用VAR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对黑龙江省就业的动态影响。就业产值弹性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就业具有推动作用。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是黑龙江省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及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正向调整对就业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期较长。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发展规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是在高服务需求收入弹性、高收入水平、多闲暇时间、生产信息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条件下形成服务需求上升律,与在第一、二产业的高生产率等条件下形成的服务供给上升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构成幕函数、三次曲线函数和对数型相关关系,就业比重则分别与之构成对数函数、二次曲线函数和幂数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就业方程为Y=0.4X0.53。研究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对确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优比重和速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现状、潜力和他和点,采取正确措施,使服务供给量有较大增长,缓和乃至最后解决我国服务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矛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