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城市生活中的人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融入了旅游行业以及乡村旅游。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总结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乡村旅游工作的不断进步,保障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娥  钟伟  王玉玲 《特区经济》2010,(7):149-150
本文在界定"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两种不同情况对乡村旅游地造成的危害,即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防范原则,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防范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普定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及乡村旅游开发对普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普定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普定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时间不长,存在着旅游规划缺失、经营规模小、市场秩序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后岸村为案例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后岸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后岸村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思考——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闪光 《特区经济》2009,242(3):159-160
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十一五"期间,发挥乡村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将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湖南省郴州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创建和谐郴州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游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带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加快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特色的分析以及乡村旅游的功能与作用,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游客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和选择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加上旅游淡旺季的影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湖南省乡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并针对湖南省乡村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青海省乡村旅游在整个乡村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结合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借鉴管理动力原理,从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和创新动力4个维度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小庄村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乡村节事活动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产品类型,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内涵体现要素之一,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日益受到关注,但是我国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着主题雷同,缺乏创新,缺少文化内涵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产品创新,加强宣传,深挖文化内涵,我国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才能有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正逐步升温,到近郊景区去体闲与度假逐渐成了大都市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但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亚市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旨在综合分析资源禀赋,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围绕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找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未来崖州区乡村旅游开发中,注重乡村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克服不利因素,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发条件,多措并举加快打造富有特色的崖州区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对助推脱贫攻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嘉陵区贫困水平与原因、乡村旅游景点结构、空间分布及扶贫条件,为嘉陵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提出以下建议:提升乡村品质,形成旅游扶贫运作方式;统筹政府与产业关系,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三级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湖州乡村旅游产品在满足消费者休闲游方面遇到了瓶颈,如何实现其转型和升级成为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问题。日本和台湾地区在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总结提出借鉴台湾和日本的经验,分析了湖州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寇蕾  黄斌  戴林琳 《特区经济》2012,(7):158-161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尽管速度较快,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缺乏统一规划、资源特色不明显、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突出。区域旅游合作对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丰富区域旅游类型、满足都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提升其综合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包括空间发展、运营模式、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及支持系统在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动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反生态"问题的不断显现已成为阻碍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此,高端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向生态化转型势在必行。以天津市蓟州区乡村旅游景区的环保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从环境情况、设施配备和从业人员3个方面确定了20个影响因素,通过向游客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从游客感知角度的基础上采用IPA模型分析游客对景区环保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结果表明,准则层及指标层感知均值都为游后感知实绩(满意度)<游前期望(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冲突协同理论来指导蓟州区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工作,实现高端乡村旅游产业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谋洲 《乡镇经济》2008,24(3):78-81
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它具有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功能,但在发挥这一功能方面它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了规避或矫正乡村旅游在此方面的不足,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加强整体规划和机制设计,提高乡村旅游地农民的参与范围和程度;提高建设规划水平,在保持乡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价格机制,调节游客流量;充分发挥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克服乡村旅游经营分散性带来的弊端;加大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璐  赵静  张忠训 《科技和产业》2021,21(5):210-21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九龙村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测量.研究表明,九龙村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综合得分为3.7044分,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其中旅游支撑系统、旅游服务得分相对较低,突出体现在旅游景区的文娱设施建设、获取旅游资讯便捷性、娱乐活动丰富性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的背景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强化民俗体验,丰富娱乐活动;"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旅游业态;挖掘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建立智慧网络,提升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与新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凌燕  和军 《乡镇经济》2006,(10):39-41,44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产品、消费初级化和生态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设想,大力发展信息化基础上的乡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rural areas have experienced major socioeconomic changes. Due to modernisation and deepening globalisation, the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potential of many traditional livelihoods has decreased. Currently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seen as a relevant tool for addressing rur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ourism is actively used for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and opening up new ways to generate income and employment. However, many development models, such as integrated rural tourism (IRT) with emphasis on co-planning,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originate from the Global North. This calls for careful considerations when such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Global South's rural contexts. This research note discusses some of the key challeng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ural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overviews the applicability and conditions of the IRT framework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