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各行业贸易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描述了2005年7月-2008年6月各行业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并在计算我国各HS大类汇率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各行业的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各行业贸易条件的直接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汇率环境和汇率传递效应有较大差异,汇率传递不完全普遍存在。在这种条件下,虽然我国正处于人民币加速升值阶段,各行业的贸易条件分化加剧,但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从有效汇率的角度出发,构造VAR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产出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中国的实际产出将减少0.33%。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笔者选取1989~2007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单位根协整理论研究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化对美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十分微弱,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发生波动后,只有28%的效应被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其他72%的效应被我国出口企业所吸收。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名义汇率改善贸易收支要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传递的弹性、美元名义有效汇率传递弹性和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共同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2005年7月汇改前,汇率的进出口价值受美元汇率指数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在汇改后,进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在1996年10月至2013年6月汇率的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进口价值受美元有效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邢宏洋  刘永合 《生产力研究》2011,(5):107-109,55
文章利用SVAR模型分两阶段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强于对CPI的传递;1994-2001年的汇率传递效应明显弱于2002-2009年的汇率传递效应;2002年以后,世界商品价格指数冲击无论是对我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7月22日人民币汇率上升2%.表明我国汇率管理已进入有救的两节和管理阶段。人民币汇率改革必将对涉外企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向莉 《时代经贸》2010,(8):83-8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马歇尔·勒拿”条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汇率传递效应的持续性、汇率升值对进出口影响的过程等原因。本文根据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数据,从上述几个方面估计并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价格的影响,本文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讨论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率较高,长期接近于完全传递,存在时滞效应,行业差异较为显著。国外资源品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是推动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的影响程度较弱。同时,本文分短期和长期计量了汇率传递率的动态趋势,并分析其差异和成因。  相似文献   

10.
曹伟  万谍  金朝辉  钱水土 《经济研究》2019,54(6):136-150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各省(直辖市)主要贸易伙伴的动态变化,本文构建了省际进口加权有效汇率指数,基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效应理论机制,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效应和省际异质性,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口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各省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经济越发达的省份,汇率传递效应越低,人民币升值较贬值对大部分省份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更大。(2)各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占比越大,则人民币贬值促使进口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3)"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在进口市场中的国际定价权,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中国的定价权大幅提高。论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是中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省际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的异质性;二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同时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轻对欧美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马歇尔-勒拿"条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汇率传递效应的持续性、汇率升值对进出口影响的过程等原因.本文根据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数据,从上述几个方面估计井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2日起人民币汇率上升2%,即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调节为8.11,表明我国汇率管理已进入有效的调节和管理阶段。人民币汇率改革必将对涉外企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月度单位出口价值和汇率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5年6月-2008年12月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价格的短期汇率传递率的行业和国别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出口的314个HS4行业的平均汇率传递率和整体汇率传递率都很高,接近于完全传递,但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率差异非常大,其中有14个HS4行业的按市场定价系数大于0.5,且涵盖食品、化工、纺织、钢铁、机械等多个HS1行业。在对15个HS2行业10大贸易伙伴按市场定价系数进行的国别差异估计中,发现我国出口对美国存在明显的按市场定价行为,对其他贸易伙伴汇率传递率近似完全传递。这意味着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政策效应会被削弱,同时也表明我国应加强与东亚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并提高出口商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深圳和黄埔港口大类8位数HS编码出口商品月度单价,构建面板模型,研究经两港出口至美、德、英和日本商品的汇率传递效应及汇率预期对厂商定价的影响。实证显示,即期汇率传递率较高,厂商定价对人民币即期升(贬)值较敏感,且国别差异显著;出口商根据本币预期升(贬)值幅度相应调高(低)报价,以规避汇率风险。因此,汇率波动向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传导实际上存在两个渠道,当市场普遍预期未来汇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使即期名义汇率保持稳定,预期的改变可能已经悄然传导到价格上,并实际地影响到贸易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下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提高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调节的效用,但其对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效应影响程度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滞后于结算发展所致.因此,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应是:一方面,深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注意保持其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企业融资约束和产品质量纳入Corsetti和Dedola(2005)的模型框架,考察融资约束和产品质量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影响,并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约束较高或产品质量较低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汇率传递率;随着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融资约束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效应呈倒U形变化特征。机制分析表明,该倒U形关系的形成源于产品价格加成与产品质量间的非线性关系:只有当产品质量较高时,产品质量升级才会显著提升其产品价格加成,从而降低汇率传递受融资约束影响的程度。此外,人民币汇率传递还具有不对称性,人民币在升值时的汇率传递率较低,且较易受到企业融资约束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微观企业的出口商品定价角度,采用分解的面板数据模型,针对2007年8月直到2013年5月中国主要行业出口的月度单价,研究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不同行业出口商品汇率传递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动态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争为 《经济评论》2012,(4):128-134
本文采用单方程动态分布滞后和VAR两种模型,实证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总指数的动态传递效应。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传递不完全,其动态特征为先快速完全传递,然后逐步回调,1年累积传递率约为0.5。长期的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边际成本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汇率不完全传递削弱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支出转换效应,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长期来看会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我国出口普遍选择美元计价且对出口市场依赖性强的特点使我国出口定价行为更多反映了供给而非需求方面的因素,我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非常弱。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价格传递效应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汇率波动对中国三十多个省市物价水平的影响,并分析了可能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从中国样本省市价格水平方面,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程度与经济开放度有关,并得出了应关注汇率传递差异、积极应对物价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混合回归(pooling regression)的方法,研究了1999-2005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家电行业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家电行业出口企业吸收了汇率变化对商品价格影响的6.5%,在1999-2001年度汇率升值期间有所提高,达到8.3%。这意味着1999-2005年我国家电出口企业具有较低的市场定价能力。对于我国家电行业来说,汇率变化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系数超过0.9,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90%以上都传递到国外市场,企业很难通过改变成本加成比例来减少目标市场的价格波动,这与我国家电企业利润率偏低的情况相符合。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对我国一些出口产业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