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高投资率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内、国际双重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投资率的成因,并探讨了价格因素对投资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是: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并存是我国外向型发展模式的特点;全球实证的结果是储蓄率高的国家,投资率未必就高,但外贸顺差一般相应较高;我国投资率变动与非农产业发展或言城市化进程似的关系较之工业化进程更为紧密;进口投资品是影响我国高投资率的重要外部因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占GDP比重的大幅提高,有条件支撑比改革开放初期高得多的投资率;投资率变动与进口总额及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占GDP比重变动有较高的相似性;投资价格涨幅若高于消费价格涨幅较多,对投资率产生的实际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高投资率有其合理性,主要是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高储蓄率的文化传统以及对外国资本保持较高的吸引力;不合理的成分,也就是偏高的成分,主要是因为政府主导投资以及投资体制不合理。  相似文献   

3.
怎样保证投资率不会增加?投资与储蓄有密切的关系。储蓄率的增加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储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高储蓄率支持了高水平的投资率和资本积累率,而资本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当一个国家有大量储蓄时,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潜在产出水平都将快速增长。然而如果企业的储蓄和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企业储蓄出现了高储蓄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企业的高储蓄率的现状及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高储蓄转化为投资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采,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每年GDP以较高比率增长,其中高储蓄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然而,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储蓄在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受到阻塞,导致我国投资率长期低于储蓄率,引起我国宏观经济失衡,也造成我国储蓄资源极大的闲置.本文首先用索洛模型分析了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建立对教线性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探析了储蓄和投资的关系、转化机制及其中存在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6.
翟晓英 《经济问题》2012,(5):114-116
利用中国1982~2009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率与储蓄率(S/GDP)、净国外资产占GDP的比率(NFA/GDP)、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储蓄率、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1982~2009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率与储蓄率(S/GDP)、净国外资产占GDP的比率(NFA/GDP)、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储蓄率、投资率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沈嘉慧 《发展研究》2013,(10):59-61
西方国家基础深厚的工业化生产和福利改革,使得人口对于储蓄率、投资率和经常项目的影响较为突出,西方经济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广泛而深入,Higgins、Coale和Hoover等人都在该领域作出了贡献.我国相关理论起步晚、发展不充分,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较少涉及投资率和经常项目,但仍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向.尽管国内外研究发展水平不同,但都有各自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70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是统一的。尽管其中的机制有别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但是,“中性”依然应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稻葵  徐欣  江红平 《经济研究》2012,(9):46-56,71
本文首次系统地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前沿计算方法,试图回答中国投资率是否过高这一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计算了两个投资率:一是境内投资率;二是国民投资率,即(境内投资+对外投资)/GDP。通过横向的对比,发现无论是境内投资率还是国民投资率,即便考虑高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都远高于世界各国。其次,采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准模型,利用中国的参数进行校准,并且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逆向积分法模拟中国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投资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上世纪90年代平均境内投资率低于福利最大化的投资率6%,国民投资率4%;2002年后,平均境内投资高于福利最大化的投资率5%,国民投资率12%;1990—2008年实际投资相对福利最大化的投资路径总福利损失约为5.9%,相当于每期损失约3.8%的GDP。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如果适当地降低国民投资率,同时改善投资效率,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率并不会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利率、税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由于金融工具缺乏创新,股市又主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所以利率、税率、通货膨胀率这些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动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有些影响甚至是相反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动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不同经济体制下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的作用途径,并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考察。在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联动性较低的原因作出分析后,对现行人民币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orward rate is an unbiased predictor of the future spot rate has been rejected in many empirical studies. The rejection of this hypothesis could occur because market behavior is inconsistent with rational–expectations or because there exists a risk premium.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forward premium and the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are estimated jointly, and tests of both the rational–expectations and no–risk–premium hypotheses are conducted. Empirical estimates, obtained using quarterly data for the yen–dollar exchange rate, reject the rational–expectations hypothesis and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a time–varying risk premium.  相似文献   

14.
We consider an economy à la Lucas (1978, Econometrica46 , 1429-1446) with a risk-averse representative agent. The exogenous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follows a random walk. We characterize the set of utility functions for which it is efficient to discount more distant cash flows at a lower rate. The benchmark result is that, when the growth rate is almost surely nonnegative, the yield curve is decreasing if and only if relative risk aversion is decreasing with wealth. Relaxing the assumption on the absence of recession requires more restrictions on preferences, such as increasing relative pru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D81, D91, Q25, Q28.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in which an increase in financial frictions leads to a fall in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interest. A perpetual youth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 model is extended to incorporate a collateral constraint, this results in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which an interest rate fall occurs endogenously from a disruption to the credit market. It is found that that non-linearities exi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he interest rate. By specifying the mechanism by means of which this occurs, the model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why low interest rates have been observed with such persistence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6.
We build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adds a banking sector to the standard RBC model. We look at the response of the real interest rate to innovations in the banks' technology and in the nonbank firms' technology. Whi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the nonbanking sector put upward pressure on the interest 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banks exert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interest rate. This implies that, i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banks are strong enough, stochastic simulation experiments generat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real interest rate and current and future values of real output. This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becaus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terest rate and output are a key 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 fact difficult to replicate in benchmark dynamic models.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强势复兴和美联储加息窗口的不断迫近,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显著加大。特别是在面对当前经济和汇率的协同下行压力时,利率的调整方向亟待阐明。有鉴于此,构建了一个刻画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的经验方程,随后采用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其进行估计,从而为阐释利率与汇率间的联动机制提供了经验解释。研究表明:首先,利率与汇率间的关联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当人民币币值存在趋势性变化苗头时,中央银行将采取利率顺向操作以降低币值变化的时间成本,而在正常情况下,其通常将采取逆向操作来稳定币值;其次,现阶段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政策意愿依旧明显,这说明人民币仍不具备长期贬值的趋势和苗头;最后,近期利率阶段性下行主要是受到产出和通胀持续低迷的牵拉,这意味着维持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坚守不发生系统性紧缩风险的底线仍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利率和汇率的相关性是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协调的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组合是一种非协调的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在这种政策组合下,高利率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隐含担保所滋生的金融道德风险会产生叠加效应,在促进国际资本流入的同时,增加金融机构的货币错配,在长期内会引致双重危机,进而影响一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中国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在维系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利率管制的金融约束政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然而目前实施利率市场化仍然存在着众多的约束。只有解除这些约束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可稳健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利率管制下中国宏观经济稳定与利率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IS—LM—AS模型的框架下 ,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状态的特点、动态调整方式。研究结论表明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 ,由于市场自身缺乏稳定机制 ,经济只存在惟一的均衡路径 ;任何冲击都会破坏经济的稳定 ,而经济体系自身不会向稳定方向调整 ,其结果是经济波动呈发散趋势。通过进一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政策的操作方式及绩效的考察发现 :利率政策调整滞后、调整不充分、政策操作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