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黎艳 《时代经贸》2013,(2):161-162
恰当地使用财政赤字会起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如果财政赤字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如何控制财政赤字规模、弥补财政赤字对发挥财政赤字的积极作用、加速经济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对建国以来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思路,以期能为当前及未来我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平衡财政赤字有举债和银行透支两个途径,二者可兼用。举债要视当期财政收入状况为前提,银行透支超越社会承受力一定限度将致发通胀。因此,必须关注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承受力。从全国看,财政赤字规模---一定限量银行透支应以一定限量社会闲置货币资金的存在---社会承受力为依托。财政赤字宜用积极手段平衡。  相似文献   

3.
财政赤字一直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中关注并力图解决的问题,但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各国又不得不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自改革开放以来,有着不同的变化特点。从被动赤字到主动赤字、从结果赤字到政策赤字,政府对财政赤字的认识也经历了重要的变化。2009年全球财政赤字将达到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中国特色财政赤字理论体系研究,构建涵盖经济学、财政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完整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对中国财政赤字未来的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控制财政赤字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理论诠释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洪源  罗宏斌 《财经研究》2007,33(4):85-95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与决策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构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我国财政赤字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下均具有一定的货币扩张效应,但由于财政赤字的规模仍然在适度的范围内,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幅度还不足以导致通货膨胀发生,我国财政赤字并不是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于财政赤字,人们总是关注预算赤字规模本身,但这种思维方式是有问题的。因为具有研究意义的并非只有预算赤字规模,形成预算赤字的各种因素都有研究价值,特别是财政赤字结构,更应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日,财政部公布2012年财政赤字为8502亿元,这一数字比预算安排的赤字规模8O00亿元超出约500亿元。而在经济企稳迹象下,我国仍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预见,2013年的财政赤字规模将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支出的压力增加,给我国财政带来积大风险,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压缩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财政风险,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国债与财政赤字的关系,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二之间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针对检验结果提出保持我国适度国债与财政赤字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EViews软件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确定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对1979-2001年的国债规模进行了拟合.我们的结论是发行国债额几乎等于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之和,而这一债务格局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一、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 (一)根据需要偿还的债务本金和预算安排的财政赤字确定年度发债规模。 作为防范财政风险的措施之一,从2000年起我国将国债利息支出列入经常性预算,与国债本金分开。这样,我国年度财政预算中确定的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即当年需偿还的国内外债务本金和当年形成的财政赤字。年度财政决算时,由于债务收入大于支出部分用于  相似文献   

11.
<正>政府债务负担来自于财务问题,普遍来说政府债务的出现或者大幅增加一般与财政赤字密切相关。一般规模的赤字财政是现代国家运营的常态,但是当一国经济遇到问题后,杠杆最终转移到政府的身上,直接的反映就是财政赤字或者政府债务规模的大幅上升,当债务水平上升到一定规模,政府将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我国的财政赤字成为低通货膨胀的发展手段。目前的财政赤字规模并不可怕,需要关注的可能是财政状况的恶化趋势。而当前是否要竭尽全力改善财政状况,最终取决于决策者是更关心财政状况,还是更关心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推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政策,从而财政赤字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孪生兄弟”。虽然西方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财政赤字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已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与2005年我国实行的"双稳健"政策相对应,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双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根据安排,2005年长期建设国债由上年的1100亿元调减到800亿元;全年财政赤字由上年的3198亿元减少到3000亿元,净减少198  相似文献   

15.
总量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一种占压倒多数的意见认为,财政赤字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总需求的膨胀,因此,解决需求膨胀的出路在于消除财政支出的缺口。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以后,实际上直接控制基本建设信贷规模的是银行而不是财政;预算内资金同预算外资金的比例急剧缩小,财政支出的地位相对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财政赤字同需求膨胀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相对松散的状态,特别是1984年第四季度出现的需求膨胀,更是主要表现为信贷规模的失控而不是财政透支的过多。  相似文献   

16.
李文 《经济问题》2012,(9):15-19
"坚决不打赤字财政",是陈云一贯而鲜明的主张,因为在他看来,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密不可分。建国初期,我国人民饱受通货膨胀之苦,而"币值下跌、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庞大"。因此,陈云力主财政安排留有余地,尽量避免出现赤字,尤其忌讳将赤字用于投资。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预算保持平衡,物价基本稳定。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财政赤字渐成常态,相应地物价亦呈不断上涨趋势。尽管近年来连年出现的财政赤字主要依靠发行公共债务来弥补,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下的欧债危机警醒了我们,陈云提出的"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坚决不打赤字财政”,是陈云一贯而鲜明的主张,因为在他看来,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密不可分。建国初期,我国人民饱受通货膨胀之苦,而“币值下跌、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庞大”。因此,陈云力主财政安排留有余地,尽量避免出现赤字,尤其忌讳将赤字用于投资。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预算保持平衡,物价基本稳定。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财政赤字渐成常态,相应地物价亦呈不断上涨趋势。尽管近年来连年出现的财政赤字主要依靠发行公共债务来弥补,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下的欧债危机警醒了我们,陈云提出的“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陆 《财经研究》2001,27(9):52-56
本文首先对我国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微积分推导出国债规模的动态变化方程,并分别以我国1999年和2000年为初始条件对我国国债规律的长远变化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两种预测结果分析了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及其风险。  相似文献   

19.
论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赤字笼罩全球的今天,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再度成为话题。本文将分3个层次探讨这一问题。首先研究财政赤字的规模(以赤字率来衡量)与资本形成(以资本增长率来衡量)的关系,然后探讨不同原因(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收入)造成的赤字对资本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中国40余年经济建设中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的关系。一、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的关系:两种观点我们把资本形成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投资于生产性的工厂和设备,从而积累起物质资本的过程。所以,资本形成不仅包括储蓄,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投资活动,当社会储蓄  相似文献   

20.
"营改增"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城投债规模增加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政策对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出地方财政赤字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表明:处于实验组的城市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没有因减收的预期而增加城投债发行规模;"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显著扩大城投债规模,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是"营改增"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的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国家管控下不减反增的原因,并为如何在"营改增"背景下规范发展城投债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