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设计影响着经济绩效的发挥。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影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其中,体制约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我国西部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其体制改革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西部农村小城镇的体制改革还相对缓慢和滞后,突出表现在财政、行政、规划、土地流转和投融资等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应该研究和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在小城镇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同时,要结合西部地区小城镇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追求城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渴望,乡镇领导对改善生存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努力,形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座座新型城镇迅速崛起,构筑起农村工业化的基石,铺就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选择,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在要求;同时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小城镇发展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因此,借鉴成功经验,拓展新思路,推动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小汤山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的试点镇,在政府管理体制,多元投资体制户籍管理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走出一条以综合改革,促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子,试点为推动京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起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提升小城镇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对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加以探讨。作者动用经济增长极核理论证明了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农村工业化是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政策是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发展行为主体呈多元化的观点。同时总结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四层次模式,并认为区域竞争力理论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的一项大战略。全面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枢纽和牵引效应,将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农村经济传统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型转变。小城镇的发展要坚持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塑造特色经济,疏通流通渠道,并改革影响传统的体制和政策,消除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各个地区都致力于小城镇建设。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小城镇建设分析与研究,进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金融是当代经济的中心。随着小城镇建成进程的加快,金融深刻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城镇建设与金融发展之间关联系进行研究,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的恢复、建设与发展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 1984年费孝通阐发“小城镇 大问题”重要观点 ,对小城镇作了定性分析和分类 ,起了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当前对于克服小城镇建设同构化偏向仍有指导意义。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2 0年来 ,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对我国过剩经济的出现 ,扩大内需应主要鼓励农民消费和民间投资 ,发展小城镇成为最佳选择 ,对于推进中国经济市场化和持续增长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影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如何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提出了“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与组织下,以县城为重点,以建制镇为补充,集小城镇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镇企业共同发展的‘三结合’农村人口城镇化道路”,并论证了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城市化的阶段。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这一时期建设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1.增强规划意识,讲求规划质量,科学勾画小城镇发展框架。2.加快改革,排除人口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3.以土地为支点,限制增量,盘活存量,实现小城镇有序建设。4.树立“经营”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盘活小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收入问题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并关系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全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指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重视农村教育,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1.
对“民工潮”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潮”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因素。应该从拓宽农业劳动力就业渠道,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党中央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福建省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认识,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福建省小城镇建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带有阶段性的经济问题。文章探讨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对策思路。这对于构建我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互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减少和避免出现误区,推动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实现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种绝对数量的剩余,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也存在着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农民人力资本禀赋较低等较低等政策障碍和自身困难,除城市可以有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外,深度开发农业、积极发展非农出口、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加农业智力投资等都是扩大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通过对闽东地区“造福工程”的实地调查,作者发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作用,既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又推动了本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是一条解决目前农村建设面临问题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情和经济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小城镇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建国5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成效举世瞩目,也表现其明显的特征.分析和研究这些特征,深入探讨21世纪我国小城镇发展取向,既是一项重大课题,更是一个大战略.  相似文献   

18.
取消农业税保证了农民能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国民待遇,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理顺了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改善了生态环境。取消农业税后,政府应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马克思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人口向城镇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 ,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