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永 《企业经济》2003,(5):99-100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1、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2、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而为之。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3、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  相似文献   

2.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会计信息失真又与会计信息正确执行密切相关。以此为据,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两类:1.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是虚开发票入账;二是收入、支出不能据实反映,损益核算严重失真;三是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公布虚假收益指标;四是有的企业采取收入和设“小金库”、国有资产体外循环、少提或不提减值准备等手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会计规则执行上存在偏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规则能够被实施的前提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对会计规则的理解程度。在现实工…  相似文献   

3.
<正>一、会计信息失真类别会计信息是有关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则生产出来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会计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二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员在会计规则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类:(1)主观故意性失真;(2)客观行为性失真。区分"主观故意性失真"和"客观行为性失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吴联生根据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不同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把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本文主要从制度伦理的角度分析规则性失真,并得出会计规则制订者应尽量从制度的伦理价值——公正与正义及制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论述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经济可行地协调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之间冲突的工具,然后从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角度重新定义盈余管理,并认为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用来消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指出治理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不但需要制定反映会计域秩序的会计规则,而且需要设计恰当的机制以保证在执行会计规则时能使会计域秩序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6.
车璐 《西部财会》2008,(6):44-45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原因在于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为使自身利益嘭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论述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经济可行地协调会计规则与会计域秩序之间冲突的工具,然后从会计规则剩余控制权角度重新定义盈余管理,并认为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用来消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指出治理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不但需要制定反映会计域秩序的会计规则,而且需要设计恰当的机制以保证在执行会计规则时能使会计域秩序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8.
会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三分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三类。同时提出"会计域秩序"这一概念来解决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方面的理论性标准与事实性标准达到一致的问题。最近有学者从哲学视角对"会计域秩序"这一概念及其论证过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也尝试着从这一角度展开讨论,并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略。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特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主要有三种:①规则性失真.它是指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从历次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问题不仅是会计科学问题,更是建设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行政事业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比企业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尤甚。  相似文献   

11.
论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成因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包括规则性失真、违法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本对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改进我国会计规则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推行新会计准则体系 治理我国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故意性信息失真、操作性信息失真和规则性信息失真。本文试从会计制度与方法层面入手,对现行会计准则与制度体系等方面导致的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探讨,认为加快推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是治理我国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故意性信息失真、操作性信息失真和规则性信息失真.本文试从会计制度与方法层面入手,对现行会计准则与制度体系等方面导致的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探讨,认为加快推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是治理我国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郑和珠 《会计之友》2007,(1X):36-37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故意性信息失真、操作性信息失真和规则性信息失真。本文试从会计制度与方法层面入手,对现行会计准则与制度体系等方面导致的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探讨。认为加快推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是治理我国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也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时至今日 ,从技术性错误到舞弊行为 ,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仍然层出不穷 ,会计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 ,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是“会计规则 +专业判断” ,这过程表明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源于制度因素 ,也可能源于人为因素 ,或者兼而有之。从人为因素看 ,一是会计规则执行人在规避会计政策 ,利用寻机性…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心 《湖北审计》2001,(10):37-37
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会计信息处理不 当造成的失真;二是会计信息处理不当造成的失真;二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会计凭证提供的信息失真。会计凭证提供的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起源,会计凭证的失真又可分为原始凭证的失真和记帐凭证的失真。二是会计帐簿生成的信息失真。三是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缺陷与制度失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会计信息是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和核心。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其中又以真实性问题最为突出。对此.许多学者更多地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会计信息的失真.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会计作弊。然而,即使是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也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因为,会计理论、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全真实.并且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范围内对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选择.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也就是说.会计理论的缺陷和制度的不完善和约束缺乏也会使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应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生产经营成果,若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从而导致经营失败,影响投资人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影响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从而出现所制定政策的偏颇。会计信息失真包括规则性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而形成,不仅需要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加以规范,而且需要企业在管理的范畴合理谨慎的选择会计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王淑环 《活力》2011,(8):121-121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方面的需要,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就成为上述会汁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会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会计改革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因此,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当前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提高信息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本人认为以下几点可能是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较为重要的原因:一、是对会计行业的监督管理不善,助长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会计监督的苍白无力,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泛滥;二、是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造假成本的低廉,客观上放纵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三、是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有一定关系,但社会道德水准取向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应的治理方法有: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双管齐下;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会计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三、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全面教育,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体制;四、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