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全面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衔接,突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创新工作思路,围绕"333"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三新"落地、"三措"并举、"三方"共建,高质量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花开有果、落地有声,有力地推动了对接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新"落地,服务内容先进化。紧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落地,确保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对接滨海县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2012年创建了"333"科技服务体系,即"品种+技术+基地"全面示范的科技推广模式;"畜禽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控+食品产业链延伸"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模式和"科技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户"放大效应的示范带动模式,取得比较好的效益。为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学院驻滨海工作组对"333"科技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新的全方位、立体化"333"科技服务体系,即积极推广"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为深入探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思路措施,进一步增强服务农业科技创  相似文献   

4.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北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历程、六类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建设现状,总结归纳了三种创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最后提出加快构建北京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布权 《农业经济》2007,(11):27-29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的"江苏方案"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技大省,多项农业现代化指标全国领先,农业科技贡献率65%,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江苏紧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和农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于2015年末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自主开发基于APP应用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产品农技耘APP。  相似文献   

7.
"插上科技的翅膀"是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目标导向和国际化"双循环"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北大荒集团要深耕"藏粮于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切实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牢记"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给链提供持续的强劲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徐州市从2017年起,开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活动。要在全市上下真正形成"横向贯彻到边、纵向落实到底"的全覆盖创建网络,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与推广这个牛鼻子,加快形成一整套扎实推进全市农业科教工作的创新模式。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现状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大平台"搭建初具雏形。一是"全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平台。徐州共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服务合作社模式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值得探索的形式。其特点是:一是组织管理法人化;二是经营管理市场化;三是服务管理信息化;四是风险管理多样化。但是,农业科技服务合作社的运行与管理还缺乏系统性,进一步创新机制提升管理水平,还需在坚持科技服务的立身之本、坚持民营的市场化道路、坚持依法管理、培育激励机制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中,以服务"三农"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论述科研院所在开展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中主要作用、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以来,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单位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制定的《2017年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要求,紧紧把握全省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重大推广计划两个导向,充分利用"江苏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江苏省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两个平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挖掘专业、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各自在教学、科研、推广等方面的特长,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农技推广服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浅论我国农业科技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农业发展中国家注重科技创新,并力争通过科技服务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农业科技服务过程中受传统模式或多种人文因素影响仍存在诸多挑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农业科技服务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策略,以期能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金山区大力推动"第六产业"发展,鼓励农业经营者搞多种经营,不仅做好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的加工的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开展农业服务的第三产业,能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使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发挥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金山的经验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三产融合构建农业新业态主题座谈会"上受到好评。日前"上海金山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成立,金山区正以国际标准、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为创新目标,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一个"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它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整合了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集结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从而搭建起一个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之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教服务"三农"信息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卫星数控、大数据、智能化设备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农发行应尽快打破农业科技领域业务发展壁垒,提升农业科技金融支撑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随着航空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农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越来越广泛。全面支持农业科技数字化领域是农发行践行创新发展,服务国家"藏粮于地"战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战场。笔者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通过分析农发行支持农业科技领域业务中的发展壁垒,对农发行支持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全省农科教推科技大军中的一员,扬州农科院一直致力于应用型农业科学研究,秉承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同步推进的原则,在注重成果研发的同时,力图为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几年来,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推动下,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自主创新成果落地生根,有效地实现了科技人才与地方农业、科技成果与特色产业的对接,促进了地方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00个创新岗位项目为例,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出发,具体构建了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实施绩效3个部分。评价结果显示,通过5年的投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00个创新岗位专项资金为湖北省提高农业科技研究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形成区域性的农业创新体系,更好地服务湖北"三农"发挥了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为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为重点任务,力求通过大联合、大协作,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全力支撑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来,上海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以及建设"高水平农业科技、高水平农业设施、高水平农业组织"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加科技创新,依托上海大都市优势,不断加快推进农业战略转型。一、加快推进农业功能的战略转型一是开发凸现农业经济功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提高这"三个率",关键是一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二要依靠优  相似文献   

20.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过多年来发展不断完善,组织载体"多层次"、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机制"多形式"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内容与农民的需求差距大、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矛盾凸显等问题仍然突出存在。新时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确立"顶层设计指导、公共财政扶持、局部试点先行、适时稳步推进"的原则,着力在生产经营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公共监管服务三个方面,力求在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上实现十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