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的扶贫战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对相对贫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同理解确定了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历史位置。论述了相对贫困的基本内涵,对相对贫困进行多元思考,分析了政府解决相对贫困的职责,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江苏虽然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早在2015年就完成了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脱贫任务,但依然存在不少相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苏北五市12个重点县、六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创新江苏农村精准扶贫机制。实践按照高于全国的相对贫困标准建档立卡。江苏新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从1992年以来连续组织实施了多轮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扶贫标准不断提高。到2015年底,全省411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按照中央关于"东部地区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率先探索减少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有效途径"的明确要求,"十三五"时期,江苏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  相似文献   

4.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结束,治理相对贫困是新时代扶贫工作的核心。农村相对贫困具有多维性、发展性、消费性等特征。在统筹治理农村相对贫困时,需要构建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长效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旅游扶贫已成为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探讨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方法]在识别鲁南贫困区域并测度该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评价该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构建贫困指数识别该区域的贫困状况;运用离差最大化决策法对鲁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比较排序,并分析鲁南不同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IPA方法分析鲁南贫困县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可行性。[结果]鲁南绝大部分县区贫困指数较高,贫困程度较深;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水平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利用贫困指数与潜力指数将鲁南县区划分为高贫困—高潜力、低贫困—高潜力、高贫困—低潜力及低贫困—低潜力4种类型,其中山亭区、蒙阴县、沂南县、泗水县等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相对较好,其他县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行性相对较低。[结论]鲁南各县区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时需正确认识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条件实现脱贫,旅游扶贫可行性较低的区域应积极探索其他的扶贫方式,切勿盲目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6.
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矢志不渝的开展反贫困斗争,反贫困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反贫困的目标从"保生存"到"保生存、促发展"再到"惠民生、促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消除绝对贫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和回顾新中国70年反贫困实践历程,可以提炼出基本经验:坚持大扶贫格局,不断向贫困人口赋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不断创新反贫困机制。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减缓相对贫困,本文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一些展望: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框架;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借鉴以往的反贫困政策,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省会中心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省的信息腹地。作为省会中心行,农发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主动作为,不断扩大扶贫的带动面和辐射面,在政策性金融扶贫工作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在当前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形势下,地处沿海省会中心城市的农发行该如何服务脱贫攻坚?沿海省会中心城市虽然没有国定贫困县,但也存在相对贫困区域和相对贫困阶层。当地农发行应立足中心城市的政策优势、便利优势、辐射优势,努力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8.
2020年后,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将进入解决相对贫困的历史时期。围绕"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从历史背景与现实需求出发,系统构筑相对贫困治理的分析框架——"四梁八柱"。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来顶层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四梁";然后从实践层面分析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即"八柱":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保障特殊贫困群体权利;构筑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牵引包容性发展体系;建设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金融赋权赋能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金融素养与经济参与能力;实施产业扶贫推进产业兴旺产业富民;"志智双扶"激发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优化驻村帮扶体制机制提升组织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9.
2020年之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新阶段.金融扶贫在绝对贫困治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门槛效应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缺口等挑战.我国贫困基本态势的转变对金融扶贫创新提出新的需求,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应进一步聚焦于改善农村脱贫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精准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时期土地要素对贫困的可能影响,评估土地要素对绝对贫困的帮扶效果,为推进土地要素更为精准地实现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2)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全面展开后,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资本禀赋具有更为突出的未来改善潜力;(3)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了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资本禀赋相较于资源禀赋对于贫困均具有更强影响。研究结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中,均需高度重视土地要素的突出作用;在过去的扶贫攻坚战役中,一系列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亟待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禀赋改善,特别要着力重点提升土地要素资本化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推进更为精准的相对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产业扶贫的重要地位、实现主体、运行机制、推动力量、发展理念等方面深入阐释了产业扶贫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关于产业扶贫的论述为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产业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部分,也是助力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想引领,"十四五"时期产业扶贫要聚焦相对贫困问题,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建立摆脱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要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一要"扶真贫",提高扶贫精准性,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要通过精确扶贫将贫困资金投入到真正贫困的县里。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需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做好精准识别、因户施策,把"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变成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虽然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将伴随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长期存在。这就需要在一个更长的时期内制定中国的扶贫路径。在总结国外反贫困经验及我国扶贫历史进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五个贫困县的入户调查与贫困状况分析,发现收入贫困人群相对固化,且以老弱人口为主;卫生设施、做饭燃料等公共服务对多维贫困贡献度最大,同时发现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在未来扶贫道路上,需要制定一条分阶段、有重点、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精准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解决相对贫困和区域深度贫困问题成为扶贫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缓解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相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作为相对贫困的表征指标,对2006—2014年西北民族地区61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相对贫困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变迁整体效应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通过构建工具变量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所有地区都表现出第二产业的不足或定位不高的现象,但是对于拉动整体经济和构建产业链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大量从业人员仍然集中于第一产业。[结论]由于扶贫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贫困人口由第二产业发展的直接获益有限。贫困人口的主要获益方式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国民收入再配,所以财政支出对于贫困变动始终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做好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加大扶贫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强扶贫对象和措施的精准性,着重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是指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和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生了深刻的由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16.
浅析旅游扶贫之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敏  付华 《农村经济》2007,(5):43-45
旅游以其投资少、回收快、返贫率低、成效大等优点被利用到扶贫工作上,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伴随着旅游扶贫的开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归根究底,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旅游扶贫的真实含义没有真正理解所造成.旅游要扶的"贫"应该包括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地区贫困、个人贫困、物质贫困、精神贫困等几方面,涉及的对象也不公仅是当地社区居民.同时,旅游扶贫也不是万能的,它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认清旅游扶贫的对象和作用对旅游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既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也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剂",承载着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使命。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各级制定的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近年来,中央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了对新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  相似文献   

19.
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后扶贫"时代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基于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2011年、2015年三期面板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并探究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收入贫困还是能力贫困抑或是权利贫困,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均能起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而且,女性非农产业劳动参与显著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农户可行能力水平。改变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度量方法,验证农村女性劳动参与对农户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均具有显著缓解作用,表明结果稳健。可见,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参与能有效缓解农户相对贫困,释放女性减贫动能。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释放家庭潜在生产力;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消除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为女性就业营造公平环境,缓解农户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