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同诈骗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它在所有以诈骗为手段的犯罪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保障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保障市场主体的根本权利和利益,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这类犯罪的预防。文章分析了合同诈骗犯罪的成因,提出了对这类犯罪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金融欺诈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罪和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从犯罪所侵害法益(1)的属性来看,金融诈骗罪属于财产型犯罪,不应当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虚假陈述型金融欺诈犯罪属于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的犯罪,不应当规定在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我国金融刑法应当贯彻法益标准,改造金融欺诈犯罪的立法体系,使各种犯罪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3.
刑罚作为国家代表社会对犯罪做出的最严厉的反应,是国家对犯罪最具强制性和严厉性的最后手段。从世界刑罚发展看,刑罚轻缓宽和是刑罚进化的必然结果,轻刑化成为刑法改革的重要趋向。经济犯罪作为一种秩序犯和法定犯,与传统犯罪相比危害性要小,轻刑的空间较大,自然成为轻刑化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上受到众多限制,其中资金就是一个瓶颈.由于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负债率的限制、利润不能直接用于贷款发放等规定,导致很多小贷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源进行贷款.江苏省开创的“开鑫贷”监务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线上”是借贷双方进行资金配对和结算,而“线下”则是由小贷公司进行征信和担保.小贷公司采取了通过人际关系获取信息的征信模式,这是由小企业的信息特征和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决定的.“开鑫贷”业务突出地发挥了小贷公司的征信功能,突破了其资金瓶颈,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投资人无处投资和借款人融资困难的问题,是非常成功的小企业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不良的经营者为了谋取商业利益,采取贿赂手段拉拢受贿人,致使商业贿赂现象愈演愈烈。商业贿赂犯罪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破坏了原本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剥夺了其他同行业经营者的公平交易机会。本文从商业贿赂犯罪的形成原因入手,探讨我国刑事立法之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运作过程中,要加强房地产授信风险控制,提出了贷前、贷中和贷后“三部曲”,切实控制房地产授信业务风险,从而最终实现银行、企业、业主“三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信贷市场非均衡将改变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行为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增加企业与银行的经营成本。“超贷”与“惜贷”都是信贷市场非均衡现象 ,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导致“超贷”、“惜贷”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牧区反假货币工作是有效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维护农牧区人民币正常流通秩序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新疆农牧区反假货币工作形势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构建新疆农牧区反假货币长效机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为建立一套有效防范和打击假币的长效机制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9.
扰乱市场秩序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秩序。本依据犯罪所侵犯的客体、结合犯罪主体的行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把扰乱市场秩序罪分为三类:市场进入过程中的犯罪、市场交易和竞争中的犯罪以及市场退出过程中的犯罪。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治安形势非常严峻,社区犯罪主体、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等都与以前有所不同,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峻,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技术科技信息化、犯罪手段残忍化、犯罪涉及面广泛化等等。因此,根据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法》有关“贷款诈骗罪”的设计,将“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之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难以认定,罪状面窄。建议将单位列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增设贷款虚假陈述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贷款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涉及标的较大、对金融秩序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罪的定性、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界定还不明确,侦查和审判实践中甚至提出以司法推定的方式来认定贷款诈骗罪的主观目的。此外,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争议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过程贷款诈骗罪与其他涉及贷款犯罪的核心区别是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应当采取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对非法占有目的加以认定,而不是采取简单的司法推定方法来认定。通过考察法律规制的变动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效果可知,无论是过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以合同诈骗罪定性,还是当下只追究自然人贷款诈骗罪刑事责任,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定性都存在问题, 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结果/结论贷款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无论是产生于申请贷款阶段还是使用贷款阶段,都不应该影响对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应当通过客观证据和主观证据共同认定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杜绝单一的客观司法推定。应当扩大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将其延伸至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为他人谋取利益"不论作为受贿罪的主观要件还是作为客观要件均不妥当,它的存在无法确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本身的定性,且都与设立和追究受贿罪的刑法价值目标不相适应,不能有力打击国家工作人员中较为严重的这类犯罪活动。为了避免法律规定上的缺陷与漏洞,在修改和完善刑法时,取消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不仅符合刑法理论和中国关于受贿罪的立法意图,也顺应了受贿犯罪立法的国际潮流并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相统一。既能增强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又便于司法适用,更有效地发挥刑法打击和预防受贿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刑法设立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目的,在于避免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等危及贷款安全的行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完整。但由于立法上的疏漏,司法实践中对本罪构成要件存在严重的认识上的分歧,导致法律适用不统一,出罪、入罪均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不仅没有实现本罪的立法目的,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本罪的构成要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为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无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融资通道。然而作为一种创新的质押贷款形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良性开展,因此,有必要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客观分析当前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现实条件与存在的困难后,试图探索出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商业银行却普遍出现了“惜贷”现象,信贷资金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惜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扩招导致经费短缺,资金运行困难,各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缓解了扩招的压力,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贷款办学是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针对高等学校贷款办学的风险问题,以解决高校办学经费短缺、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提高高校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高校贷款的必要性。并就高校贷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美国全面爆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还殃及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使其陷入流动性困境。我国虽然因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不高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正处于改革关键阶段的中国以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市场对金融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一种新的金融工具—贷款证券化,使资金拥有者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将资金转移到贷款者手中。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当今社会许多融资难的问题,如果能够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得到完善,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能很好地解决我国金融体系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