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赔偿历来是民法和劳动法共同研究的领域,工伤保险代位追偿权制度在2010年《社会保险法》中的确立,打破了原有法律制度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做法,这对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第三人侵权视角下的工伤保险代位追偿权的合法性及法律适用中存在的缺陷,探究该制度是否符合社会本位的立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的贯彻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并进一步结合高校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依法用工,以营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大量出现的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方式,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用工形式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如何保障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是新型问题。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所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工伤认定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工伤的社会风险属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纳入到工伤认定程序中来,才能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李锐  石桃 《进展》2021,(2):109-110
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改革以及创新。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有效的转变和调整,更加贴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教育方案,最后得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之路以及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深、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社保的普及、缴纳及监督机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保入税”政策实施后中小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合规运营压力增加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可以通过灵活用工模式的手段合理规划降低成本,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流程,合法合规运营、合理运用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社保入税”政策下的风险和难题。  相似文献   

6.
灵活就业是共享经济背景下的新兴就业形态。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本文基于相关政策背景,剖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在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社保征缴、社保费率方面的适用困境,提出破除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的捆绑、健全工伤保险运行与赔付机制、确定社会保险缴费主体与标准、持续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对策,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不断融入各个行业领域,衍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新了社会就业环境,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实际,分析“互联网+”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内涵,阐述“互联网+”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探索与思考,助力大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分析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旨在为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从而探索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方法/过程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态势,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两化”融合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揭示现阶段“两化”融化的发展现状。结果/结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态势表现为:互联网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两者的智能融合及互联互通,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业增长遭遇瓶颈、经历拐点等。基于此,可采取从顶层设计来积极引导、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增加投入构建信息人才高地、突破瓶颈实现产业规模化等措施来促进“两化”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立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劳动关系,需要劳动立法保驾护航。《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主体,国家以公权力采用法律调控手段,对当事人的权和利进行协调平衡。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守法情况进行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伤保险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服务制度基本形成,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面对新法企业应该做的就是顺应法律的有关规定,本文从薪酬制度的构建上说明企业应该快速治理薪酬结构和对薪酬管控模式进行动态的调整、快速的部署,这是企业面对新劳动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面对新的法律制度安排,基层人民银行如何依法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临时用工,规避法律风险是当前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带来重大的影响.面对新法企业应该做的就是顺应法律的有关规定,本文从薪酬制度的构建上说明企业应该快速治理薪酬结构和对薪酬管控模式进行动态的调整、快速的部署,这是企业面对新劳动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行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本文通过阐述“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背景,然后以我国传统的纺织业为例,阐述“互联网+”对我国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失能老人日益增多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借助PEST分析法对影响我国“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的四个环境因素探讨后发现,“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存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护理收费普遍偏高、专业护理人才短缺、设备使用存在障碍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层面构建保障体系,以推动“互联网+居家上门护理”模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公共就业创业问题是我国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入人们生活场景的情况以及我国社会公共就业创业的趋势上来看,“互联网”技术在就业创业服务当中的融合与应用还有着非常大的空间,由此可见,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圈构建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进一步完善当下网络服务平台的不足之处,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在进一步分析利用“互联网+”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借助“互联网+”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质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劳务派遣制度。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如何完善条款,修补漏洞,以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制度在灵活用工方面的作用,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最终完善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授权性规范的标志性法律用语,“可以”一词既授予权利,也设定权力,由此造成了劳动法上的“可以”一词彼此不同的法律意义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认真对待不同语境下的“可以”,既是准确理解和运用劳动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校正劳动法授权立法偏差的一个有价值的坐标。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在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向家园共育渗透,进一步推进家园共育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运行的主要实践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提升保教质量的时代要求。因此,探求“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直播在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体验、促进读者阅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网络直播对读者阅读的重要意义,验证了高校图书馆网络直播与读者阅读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基于促进读者阅读高校图书馆网络直播的优化策略:构建闭环服务流程,打造双重服务内容,探索多方服务模式,加强营销服务宣传。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对我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加强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必须完善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体系,改革相关配套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程序和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