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产业转移特点,构建以土地保障与监管工作流程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技术集成框架,明确集成方法、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进行集成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以工作流为核心的产业优选、用地保障、空间引导和用地监管的集成系统,可以实现产业用地的合理保障和有效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评价等级为一般,结合皖江低碳城市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皖江低碳城市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6.
皖江城市带的战略意义与集中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加快发展皖江城市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要求,江北集中区应与芜湖市一体化发展,率先崛起。同时,集中区建设应产城一体,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江北和江南集中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商务成本既是皖江城市带成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和对外宣传皖江城市带投资环境的一个关键指标。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马鞍山、铜陵、合肥三市商务成本综合得分位列前三;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的要素成本、营业成本相对较高;巢湖、池州、滁州三市制度成本得分较高;而巢湖、六安和安庆其他成本则较高;表明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商务成本整体结构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经济差异与其自然地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1~2006年的城市经济统计资料的对比,得出皖江城市带的流域经济特征:一是区段性,皖江段处在长江流域经济的低谷,巢湖"大湖经济"不突出;二是差异性,皖江城市带内部发展不平衡,存在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具有流域空间分异特征;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来看,断裂、地形地貌差异、洪灾差异、冲洪积平原面积差异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现代交通布局和航运的影响等是造成皖江城市带经济差异性的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分析阐明皖江城市带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导下一步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进一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采用查阅年鉴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各区域都有土地整治项目,但主要集中在江淮丘陵区;土地开发新增耕地比较大,但后备资源不足,加重了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负担;整治后耕地质量差和权属不清;综合整理过程中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缺乏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和监管;忽视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将皖江城市带按照区县划分为46个评价单元,围绕土地产出效益,选择评价指标及模型,采用 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测定土地产值密度及比较值,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式, 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表明:农业土地产值密度比较值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沿江山地丘陵区、皖 中耕地集中连片区,各市区普遍较低,总体区域差异性不大;非农业土地产值密度比较值区域差异性较 大,但各市区普遍较高,沿江、紧邻江浙、省会都市圈等处于县域范围较高区域。在分析结果基础上,从 土地资源转化、土地产品交换、区域平衡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式, 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土地供应保障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特别是示范区规划范围内的59个县(市、区)的加速崛起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据了解,一年多来示范区内各县区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发展势头进一步迅猛,主要  相似文献   

15.
围绕城市能级和生态环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的权重及得分进行定量处理,运用耦合度协调度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从时间角度看,2007~2011年,皖江城市带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度不断提高,但耦合度存在波动。从空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各市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可分为能级主导型、协调发展型、环境主导型、滞后发展型四类。结合皖江城市带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论文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其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浙江省为例,利用区位商这一指标对该省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进行测度,并以此为基础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和沿海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而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培育多元化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加速农副产品冷链各环节区域化协作、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作的市场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和要素,就是在整合城乡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强化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资源、环节的对接,建立布局合理、相互协调、分工协作的城乡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研发、信息共享、功能各异、运作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尤其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与生态环境约束和国土开发现状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规划指标来表征国土供给与约束水平,构建多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系统。在国土开发约束、国土开发程度和国土规划政策三个层面,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功效函数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到皖江城市带的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地级市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比县级城市高,且两者差异明显;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与国民经济生产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胜  杨娟 《中国渔业经济》2012,30(1):101-106
本文首先利用区位商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的产业集群聚集度,山东省海洋盐业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其他海洋产业集群有待形成,并呈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的结论;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主要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山东省各海洋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特别是海洋的电力业与其他海洋产业以及其他海洋产业和海洋电力业的关联程度最大,滨海旅游业相对来说就比较独立,其与海洋交通运输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