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计量主张,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收益计量方式逐渐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更能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但资产负债观在执行中存在些许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和区别,并且总结资产负债观在准则中的应用和在执行中的局限性,并从实践中和准则中可以看出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是相互补充的,并非相互对立。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合理地融合,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会更加可靠和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过程和结果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结合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历史变迁,指出在新的环境下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观,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不能用资产负债观完全取代收入费用观的原因作了论述,并举例分析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如何兼容。  相似文献   

5.
会计利润确定: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利润确定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近年来,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强调等呈现了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杨海燕 《财会月刊》2007,(12):19-21
本文在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了上述观念转变的原因。此外,还针对目前对资产负债观存在的相关争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演进经历了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同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综合三个阶段: 1.资产负债观阶段(20世纪之前)。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简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长期耐用资产很少,税法主要是以财产税为主,委托人只是关注其财产的完整和增值,对于保值、增值的过程和手段并不重视,相应地,会计报表侧重于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反映,并把它们作为确定收益量度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仍体现了收入费用观而非资产负债观,且其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收入计量方法,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化为资产负债观。本文在解析资产负债观及收入费用观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应用资产负债观的情况,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现今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不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收益计量理论,而且已经发展为会计准则制定的两种不同指导思想。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改变了原来主要以收入费用观为主的指导思想,改为主要采用以资产负债观理论为主。因此,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战略的角度来把握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思想的总体思路,而且还可详细地了解这种战略思想在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润表承载着收入费用的主要信息,在收入费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收入费用的确认基础从现金制转向了应计制,收入确认的原则从实现原则发展到控制权标准,费用确认的观念从利润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核算对象从交易观发展到未来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明确了资产负债观的实质,进一步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会计准则时的具体体现以及在我国制定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4.
一、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移 收入费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照经济性质联系起来,确定收益,可以得到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数据。这些明细数据比一个收益总额更为有用,是收入费用观的最大优点。其缺点是收入和费用都要追溯到原始交易的数据。收入费用观强调收入和费用必须配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涵义的基础上,从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比较、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分类、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三方面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并在充分考虑当前我国会计环境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资产负债观的实质。在会计上对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或者称为利润表观。  相似文献   

17.
2014年财政部对部分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主要变化之一是提出了“综合收益”概念,这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融合。作为两种不同的收益计量理论,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已发展成为制定会计准则的两种不同指导思想。随着经济环境与活动的日趋复杂,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两种观点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综合收益”概念,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将两种理论从基本关系和具体项目差异上进行比较,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会计准则取消待摊费用科目的原因1.待摊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观。这种观点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他们认为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严重影响企业财务  相似文献   

19.
论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计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但任何一项会计原则都有利有弊,因此,如何恰当地采用资产负债观,是当前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印发了新制定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与之前的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制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理念转变、从受托责任观为主到决策有用观为主的理念转变、从资产的单一计量属性到多种计量属性运用的理念转变、从利润产生收益到全面收益观的理念转变等等。其中,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是贯穿整个准则体系的核心理念。从财务角度来看,这一转变引发我们对资产负债观中蕴含的财务理念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