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契约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最近兴起的金融契约理论突破传统的现金流思路.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企业内部控制权配置机制及时各利益主体行动策略的影响.论文从控制权视角出发,系统回顾了金融契约理论的相关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本文研究将对我国企业融资决策、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决策权配置与盈余管理的交互作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较高的公司中,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管理会显著影响投资效率;在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公司中,没有证据表明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的高低会显著影响投资效率;相对于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较高的公司来说,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较低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更能造成非效率投资;相对于低盈余管理公司来说,高盈余管理公司的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的降低更能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较低的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降低高盈余管理公司的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分离度会增加非效率投资。本文既拓展了已有盈余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深化了决策权配置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最优重组契约之间的关系。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企业内生的重组行为不是,但作为外部企业的兼并需求则过度。如果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可以进行交易和货币补偿,则企业的最优重组契约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当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或股东的监督效力比较强时,或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而使监督经营行为的成本很大时,经理人应配置更大的控制权;当经理人获取隐性收益的能力和可能性较大时,经理人应配置较小的控制权;配置给经理人的最优控制权及其最优分成比例在激励功能上是互补的,为降低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文章最后还对缓解我国公司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决策权配置对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将深刻改变决策权配置模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使用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集团决策权的集中度,促使决策权向子公司转移。在使用工具变量、DID以及PSM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渠道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集团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子公司与母公司间的相对信息成本两条途径促使决策权向子公司转移。此外,数字化转型促进分权的效应在民营、子公司数量更少和子公司承担业务量更轻的企业集团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数字时代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股权激励的行为引导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以2009-2015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信贷契约选择的不同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激励容易诱发管理层对信贷资金(特别是长期信贷资金)的偏好,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预算软约束使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进行自我保护.第二,非国有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密切相关.当两权匹配时,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公司可获得宽松的信贷契约;而当两权分离时,股权激励容易产生合谋效应,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降低,进而提出更加严苛的信贷契约条件.文章拓展了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的微观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卓凯 《财经研究》2006,32(8):112-123
基于对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机制的剖析,文章为非常不完备的非正规金融契约与低违约率并存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分析解释视角。非正规金融契约执行主要是依靠契约的私人治理机制来实现,这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即抵押品化的“社会资本”的治理效应、重复博弈与信誉机制、关联交易与违约成本、联合贷款与连带责任和非法暴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徐宁  王帅 《现代财经》2013,(8):90-100
构建动态创新能力是现阶段高科技公司应对多变环境的必要途径,进行创新导向的高管激励契约设计是促进该项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关键。本文首先运用2007-2012年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对动态创新能力进行测量,继而对不同高管激励契约配置方式对动态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采用包含股权激励的复合型配置方式能够明显促进高科技公司的动态创新能力,并且在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因此,在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应将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为该类公司动态创新能力的构建提供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9.
10.
契约配置和制度配置的路径存在重要差异。契约配置路径包括私人交易演进型、政府之间与社会团体之间交易演进型和政府、社会团体与私人之间交易演进型等路径。制度配置路径包括契约演进型、需求型、供给型和引进型等路径。契约配置和制度配置路径比较的经济学意义表现在二者均具有稀缺性,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并存在路径依赖关系,促进二者的耦合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revisit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in a simple setting, after developing a model that captures the fact that in weak institutional settings the procurement of large scale public works through contracts with strong incentives for private firms, may result in excessive litigation over contract terms. This result is possible because we assume that parties in litigation can influence (by purchasing better or more legal services) the observable merits of their case. In weak institutional settings, governments have an inherent disadvantage in these litigation contests. We show that a commitment to a prespecified level of litigation effort by the government, together with weaker incentive contracts, is a more efficient procurement mechanism.Jel Classification: D8, H57, H54, K41, K23, L51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generalizes Khalil’s (1997) static model to a multiperiod one. The associated optimal dynamic contracts are derived and analyzed. At every-period’s equilibrium, the principal conducts no sure auditing. While duplication of the Baron-Myerson-type (1982) contract cannot be optimal, duplication of the Khalil-type (1997) contract can be optimal when the cheating penalty is large or discount factors are small. This implies that static contracts with no-commitment to auditing can describe players’ long-run behavior only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Moreover, our separating and pooling equilibria are compared with Baron and Besanko’s (1984a) and Laffont and Tirole’s (1987) equilibri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在激励契约中,负债和现金股利可以相互替代,但是现实中负债与现金股利却共存于激励契约。文章通过模型推演,证明债务支付承诺的“刚性”在控制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优势,但在传递信息方面存在不足。而现金股利支付承诺则具有较大“弹性”,该弹性能提高信息传递能力,以改善控制逆向选择(隐藏信息)和道德风险(隐藏行动)的效率,从而使负债与现金股利具有互补性,为负债与现金股利共存于公司的激励契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门生  赵洪江 《技术经济》2013,(8):82-86,117
从不同所有权类型的激励效果出发,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约束下,研究了私有产权与国有产权在产业间的配置问题。基本结论如下:私有制下企业经理工作努力水平、创新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高于国有制下的水平,但私有制下的公共投资低于国有制下的水平:就某一产业来说,从社会整体效益来看,存在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权衡问题;具体而言,当产业外部收益较大且产业重要程度较高时,应采取国有所有权形式,否则应采取私有所有权形式。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激励对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梳理了激励理论的发展脉络,总结了激励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近40年的主要发展成果;然后对管理层激励机制与企业经营困境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最后应用激励理论的最新进展对两者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是否提高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是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采用Super-SBM模型估计了2000—201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效率,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再平稳的趋势,且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显著降低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且这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的加强通过促使金融资源向第二产业配置从而降低了绿色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产权、法律制度与中国金融发展之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主流的金融发展框架中,认为明晰的产权安排与良好的法律制度是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机制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金融发展之谜"的命题,并进行了解读,同时以此来分析中国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的同时,发生了许多消费者因购买理财产品受害的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而国外发达国家都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有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以使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获得立法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Optimal Allocation of Tradable Pollution Rights and Market Structur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radable environmental rights are increasingly pursed as a regulatory instrument, to control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However, in the presence of market power, regulation through an allocation of tradable rights generally yield inefficient outcom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able rights on the firms’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in abatement and production, and proposes an efficient criterion for the allocation of tradable rights among firms with market power and competitive fringe firms. The suggested criterion maximizes 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based regulation. A simple numerical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I am very grateful to Richard J. Sexton for use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I also wish to thank Giacomo F. Bonanno, the editor, anonymous referees, and participants at the CORE workshop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4) for helpful discussions and comments that improved the paper.  相似文献   

20.
考虑研究数据获取的难易性,作者采集、整理主要来源于1995~2004年各年出版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等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的相关数据。然后,对相关原始数据无量纲处理后的结果运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法、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计算功能,测算了财务激励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财务激励因子效应的回归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构建了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机制模型,认为对于企业(包括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