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亮荣 《金卡工程》2010,14(7):99-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中"准自首"的规定,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仅从"准自首"的适用对象对"准自首"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准自首"制度的完善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高宇 《金卡工程》2010,14(11):201-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所谓"其他罪行",是指"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的罪行"。笔者认为,"特殊自首"的实质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在人身自由受到司法机关控制的不利状态下,主动向有关机关交待自己尚未供述的罪行。因此没有必要将"其他罪行"限于"不同种罪行"。关于自首的认定问题,无论是从立法还是司法角度分析,自首的认定都应该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兼顾司法实践中的司法效率性和社会和谐性等因素,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规范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和处理,依法从严惩处严重职务犯罪活动,两高2009年3月12日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规定,正确认定是否成立自首应当主要从投案时间对自动投案的要件加以分析和界定。  相似文献   

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行为尽管有表现为作为形式的一部分,但该行为整体经刑法评价,其基本形态仍然应认定为纯正的不作为犯.本罪的实质要件和可罚根据是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说明财产来源的义务,行为人既不具有"自动投案"的时间和空间,其罪行亦不具有可供述性.坚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不存在自首的解释结论与刑法总则规定自首制度的价值取向并不相违背,而是刑法分则对总则的例外的典型适例.  相似文献   

5.
吴靖宇 《金卡工程》2009,13(12):136-137
《刑法修正案(五)》增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完善了打击信用卡犯罪的法网,也为信用卡范围的界定提供了新视角。在文理解释不能合理解释刑法中的"信用卡"时,应从更广阔的刑法体系中寻求对其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李笑春 《金卡工程》2010,14(10):37-38
关于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否包含"违法性认识"的问题历来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学者关于关于此问题的认识大致有否定说、肯定说和折衷说三种不同的观点,而世界各国刑法对此问题在立法上也表现为不同的模式。然而无论是传统刑法理论,还是目前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均未提出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包含"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金融秩序,适应打击金融领域出现的犯罪活动的新需要,并对金融活动中的各类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我国现行刑法典对金融犯罪进行了专门规定,有关条文分布在分则第三章的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金融诈骗罪"中。  相似文献   

8.
袁萍 《金卡工程》2010,14(7):60-61
胁从犯是我国刑法共同犯罪人分类中的一种独特类型。我国刑法按照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大小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胁从犯的本质是被胁迫参加犯罪。但近年来对胁从犯规定合理性提出质疑,特别是胁迫的认定,这一直是刑法理论界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胁迫对胁从犯成立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刑法对胁从犯规定存在的漏洞,并在此基础上对胁从犯中各种胁迫情形作出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9.
岳金亮 《金卡工程》2010,14(6):129-129
本文以刑法中的一类特殊概念一概括性刑法概念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刑法解释的正当性及其如何实现刑法的正当性解释进行论述。提出对概括性刑法概念进行正当性进行正当性解释的社会环境条件、思想前提以及制度保证等想法。市民社会的发育程度是法律发展的重要保证,当然也是刑法正当性解释的重要保证,实现由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转变是对刑法进行正当性解释的思想保证,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刑法解释制度,实行新的刑法解释权力分配制度是对刑法进行正当性解释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刑法和民法之间存在前置法与后置法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法律制度之间则还具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正当防卫制度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不仅在刑法中存在正当防卫,而且在民法中也存在正当防卫。这两种正当防卫制度无论是在构成条件上还是在法律后果上都存在一定的区分,同时又具有衔接关系。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做的反击,具有保障防卫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性质。由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一种不负刑事责任的违法阻却事由,因而在犯罪论体系中对它予以讨论。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对民事不法行为所进行的反击,具有保护防卫人的民事权利的性质,是一种免除民事责任的事由。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和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上述性质区分决定了两者在成立条件上的差异,对此应当严格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1.
黄佳 《甘肃金融》2011,(11):45-47
在《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我国对滥用贷款犯罪的惩治主要依靠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两罪,但是该两罪由于主观上分别要具备"转贷牟利"和"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就造成实践中对于一些单位或个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贷款,但却没有非法占有、转贷牟利等目的的行为难以用刑法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友利"在韩语中的读音是"吾利",是"我们"的意思,这让记者对友利银行多了一份亲切感。这家历史悠久的银行成立于1899年1月,是韩国第二大商业银行,1995年首次在中国上海设立分行,并于2007年在华成立法人银行。  相似文献   

13.
徐晓敏 《金卡工程》2010,14(7):54-55
我国刑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此可以明确,我国刑法是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但切不可将此与"过失共同犯罪"相混淆。我国刑法中的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不具有共同注意义务的多人,各自违反不同的注意义务所实施的不同过失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形态。从本质上说,共同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的竞合,更确切的讲,是过失实行行为的竞合。  相似文献   

14.
许建平 《金卡工程》2009,13(12):212-212
2006年实行的新公司法中首次规定可以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并赋予其独立的法人资格,成为刑法上单位犯罪的主体。一人公司体现的单位意志往往和公司投资人的个人意志相重合,给司法机关认定罪名造成困难。文章就现行"一人公司"制度下,如何区分单位行贿罪和行贿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侯静 《金卡工程》2010,14(11):47-48
现行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处罚的有关规定,从总体上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也彰显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然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方面的一些规定仍值得探讨,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刑罚适用制度以及非刑罚处罚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邵剑波 《金卡工程》2010,14(10):24-24
我国的《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罪作出了规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也对交通肇事行为作出了司法解释。但是,伴随着"杭州5、7飚车肇事案"等恶性交通肇事案件的发生,交通肇事罪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些人认为,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并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甚至会助长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本文试图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作出定性,在此基础之上,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应当给与更加严厉的处罚,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蕾 《金卡工程》2010,14(9):116-116
国家在贯彻特定的刑事政策的范围内,往往将刑罚方法视为主要的手段,"行刑"、"刑罚"、"刑事政策"因而构成了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刑法命题。  相似文献   

18.
自首在绝大多数案件中都缠绕着刑事司法人员,所以其考量和认定成为司法工作人员无法逃避的现实难题.本文笔者以实践中的一则疑难案例为切入点,展开现行法关于自首的种种规定,并分析自首认定的两大要点;然后继续探究了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对自首制度的张力与需求.最后,经过分析论证,本文以案件为归宿,得出案中被告人应当被认定具有自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杨中艳 《金卡工程》2010,14(9):223-224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自本款规定出台以来,学者们对由本款规定所引起的诸多法律问题的争议未曾停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规定的法律性质、"使用"的行为方式等若干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涉税犯罪规定做了重要修改。从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以下简称79《刑法》)到1997年《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我国的涉税刑事法律制度,经历了不断摸索和完善的漫长过程并逐步成熟。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涉税刑事立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