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发展新型肥料的背景、意义和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兴文 《科技和产业》2008,8(3):28-31,54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耕地不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残超标危及食品安全、分散小农难于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现代高科技新型肥料能大幅提高农业增长贡献率,有效改良作物品质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问题的有力举措是大力筛选、培育和扶持新型肥料研发和生产,强化新型肥料市场法治监管制度建设,正确宣传新型肥料和科学指导优化施肥。  相似文献   

2.
隋佰玲 《黑河学刊》2010,(6):137-138
我国多数农民仍处于穷苦落后的境地,农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农村社会的贫困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农村社会"权力寻租"和农民"话语权"缺失,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农民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透过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村改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它涵盖了农民转居民、村委会转居委会、农村转城市等方面的内容,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朝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有效举措。但是,由于各地农村实际状况的差异,"村改居"的推广模式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盲目地、不切实际的"村改居"导致各地频频出现征地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不到位、转居农民就业难、基本生活无保障等等诸多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在深刻认识"村改居"及其操作层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保障转居农民权益和"村改居"顺利推进的战略和措施,是"村改居"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我市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优秀农民进高校培训。截止2010年末,全市共组织"瓜菜高效生产技术、水产品养殖"等高级研修班54期,开设了"花卉苗木"等13个专业项目,培训优秀农民2098人,有力提升了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种养技能,促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潇滢 《北方经济》2012,(19):25-2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更加富裕型小康社会的实现,而且关系着中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三农"问题关系着中国的大局。因此,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在党和政府日益关注"三农"问题的同时,学术界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区建设》2012,(3):19-19
温铁军:"三农"内涵亟需重新界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中国的"三农"改革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三农"问题的内涵也亟须重新界定:由原来是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为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7.
赵晓 《宁波经济》2014,(5):34-34
如何使进城务工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推进"人"的城镇化,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话题。当下,一种主张很有市场:让农民"带地进城"。根据这种主张,农民落户小城镇,既可在城里买房、工作、生活,又享有留在农村的土地及各种收益。这被概括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如此,农民乐意进城,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失地农民的利益维护问题。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被越来越多地征用,"少地"或"失地"农民将随着征地量的增大而增加。保障"少地"或"失地"的农民获得长期稳定乃至富足的生活来源,使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尊重,这事关农业、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只是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也没有明确产权代表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更没有解决"农民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利益关系。如何让农民享受到因土地增值所获得的收益,不应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应是有关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不能让农民“一盼再盼”傅鹤鸣时下,"七盼"、"八盼"之类的农民呼声,常见诸报端,在民盼的不外乎减轻农民负担、改进领导作风,不打"白条"等等。说句实在话,农民的"盼",件件桩桩都在情理之中,并无过分之求。然而有些单位和领导,总是任你千呼万唤不理睬,把在...  相似文献   

11.
施红玉 《黑河学刊》2011,(11):12-14
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三农"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现状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差距甚远,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教育和文化、政治和组织、生态和设施、产业和投入四个途径来提升农民的素质,保障农民的权力,确保农村的安稳,提升农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14,(12):60-60
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指数,根本出路是推进市民化。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近日,华中师大农村研究院发布《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通过经济收入、健康、生活、社会、环境、幸福信心等方面30项指标,测算我国的"农民幸福指数",得出农民的幸福指数为0.5578。其中,务工农民的幸福指数为0.5563,低于务农农民0.5590的水平。对于这一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土地财政"备受质疑和攻击。一是认为"剥削"了农民:"几万元一亩的土地从农民手中征收而来,一转手卖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这不是残酷地剥削了农民吗!"二是认为"剥削"了市民。一些学者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财政收入,实行"饥饿式"供地,与开发商联手推高房价",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恶之源。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创业培训应以"利用土地资源、高效农业生产技能、满足农民心理需求"为重点,引导农民坚持"依据自己的创业能力、根据当地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守法经营、勤劳致富、滚动发展"等原则,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展开创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荒"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工作继续推进的重要瓶颈。学术界对此也持各种不同看法,因此,厘清有关"农民荒"问题的争议,剖析该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是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关于"农民荒"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农民主体性角度出发,揭示当前农民因缺乏必要的主体性条件而构成了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破解"三农"就需重塑农民主体性。其对策为:通过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经济主体性,扩大农民参政能力提高其政治主体性,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以增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夯实农村文化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赵珍  王伟 《新疆财经》2010,(4):75-79
新疆首批13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县(市)开始实施"新农保"。本文主要从"农民个人能缴多少,财政补贴能有多少,养老领取能付多少,基金运行能撑多久"这四个方面来测算分析,期望有助于这项制度在新疆全面实施时,真正实现"农民当前有能力支付,政府始终有财力承担,农民未来有保障生活"这一目标,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好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台湾农会是一个农有、农治、农享的农民自主性组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销售、服务业务。其宗旨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该文从社会阶层视角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存在消化准城市化人口的压力、现存产业结构不合理固化农民工进城的职业与职位、社会断裂阻挡农民工的垂直流动等因素,使得新一轮城市化推进面临一定的阻力。要实现以农民的城市化拉动消费,改变"土地的城市化,而非农民的边沿化"状态,必须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速度,缩小农民阶层规模;激活初始阶段的"普适化"效应,扭转突破阶层边界因素的力量;弱化职位对农民阶层的限制;强化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职能提供突破阶层边界的条件,才能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即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市民化是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实现背景下的重要课题。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对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