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经济学不应只是正规学校教育的经济学,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正规学校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步伐的停滞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终结。教育经济学未来拓展的路径,除了理论基础上的"外延式"发展外,还可以在原有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内走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即强调综合考察人力资本投资的多种途径,特别是教育和培训这两种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让教育经济学走出正规学校教育经济学的固有领地,团结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名义下,与培训经济学融合,走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广阔天地,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深入地研究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实证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学界定为"价值中立"的科学,实质是要把他们倡导的经济学解释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制度、一切民族和国家的普适科学,是单纯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的"纯科学",目的是要否定经济学的价值属性,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实际上,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科学;经济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命题都不能不包含价值属性。因此,经济学不可能与"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的经济学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属于社会学科,无法排除人的价值判断。经济学可划分为实证和规范两部分,但即使作为实证经济学,也不得不以涉及价值判断的人的行为和结果作为经济分析的初始条件。经济学之所以难以摆脱价值判断,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考察。承认经济学存在价值判断的属性,并不会损害其功能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2006,(6):F0003-F0003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第一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学术年会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与10月下旬在该校举行。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林岗教授致开幕词,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王广谦教授等在大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创新模式、提高质量”,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学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中国经济学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以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经济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被学术界公认为我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它的设立和颁发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学人在经济学研究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及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13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回顾和总结,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是内含着深刻的价值立场的社会科学。而在面对经济学价值立场这一问题时,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存在着鲜明的、根本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承认与不承认价值立场的问题、究竟是“物学”还是“人学”的问题、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还是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楠 《经济论坛》2010,(2):212-214
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价值理论的批判中产生的,其吸取了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剔除了庸俗经济学的糟粕。正确认识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对于我们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正确对待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超逸 《新经济》2014,(11):20-2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核心,而低碳经济也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理论界,大多是对低碳经济的途径、意义进行研究,而对其经济理论未进行深入探讨。在没有完善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低碳经济学理论构架,是理论基础夯实、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经济史寻找低碳经济学理论基础,其中,“世界主义经济学”表示经济学的使命为造福人类,其完全依存于人类福利。这样的经济思维,便是低碳经济的理论根源。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气候经济学、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进行对比,并将其理论知识、经验借鉴、吸取。本文最后探讨低碳经济学的经济价值,价值证实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可对消费模式进行引导,完善经济体系,将国际经济合作现状进行改善,丰富经济学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理论经济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对理论经济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本文对如何坚持和创新经济范畴、生产力标准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等五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以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从2009年的24位大幅下滑至今年的31位,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金融教育"上面。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学者眼里,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经济学家群体的成长;而这个经济学家群体及其影响下的经济学教育的扎实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崛起的基础和方向。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达到了什么程度?中国教育现状下的经济学教育投入和产出的现状是什么?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学教育领域差距在那里?如何将西方社会产生的经济学"中国化"?本文将以展现和研究的手法逐一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宏观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宏观教育学对各国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宏观教育学直接研究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前瞻性、知识产生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集中论述教育的经济效益是宏观教育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从这一理论的兴起、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论述宏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发展过程,并就宏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阐述.而对教育经济效益的定义、内容及特性,以及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计算方法做了剖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虽然技术经济学迄今并未成熟,其研究对象、任务、范围和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本文针对技术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范畴,阐述并提出下列三个观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经济效果概念是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并且是这种关系量化的桥梁;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本质上是资金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在表现上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3.
高鸿业先生(1911~2007)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和资深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西方经济学著作的译介、教学和研究,硕果累累,贡献卓著。他提出的西方经济学教育思想和躬行的教育实践,不仅在经济学教育界,而且在整个教育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研究、继承和发扬先生的西方经济学教育思想,提升西方经济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经济活动中的交换对象)入手,对新现象进行研究与梳理,发现体验经济中人们进行经济交换的对象相对于传统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属要素经济学范畴;体验经济中提供给消费者的是"过程"。要素与过程属于不同的范畴,以"过程"为交换对象的经济学,逻辑上应当与当下之经济学有所区分。因此,提出了"过程经济"的概念,过程本身就存在着价值。过程哲学是过程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经济学专业设置基本偏重于经济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及财政金融及市场营销类企业岗位适应者的培养,独立的创业类培养体系尚不存在。在经济类专业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进行经济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加强经济学专业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巫和懋 《经济学》2002,1(4):787-796
经济学在台湾的发展,自1945年台湾光复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后复原期。从1986年台大经济系开始筹组博士班到1980年则可归为第二阶段,是经济学生根期间,而到1981年以后,台湾经济界研究成果对国际学术界产生相当程度的回馈与贡献,可归为经济学萌芽期间。本回顾台湾学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关联,并对未来经济学在台湾的茁壮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科在美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由于美国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对于如何参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第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第三,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在欧洲;第四,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学位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伍装 《经济经纬》2005,(1):18-20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并在这种经济学价值判断指导下来思考、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从而进行相应的改革路径选择;而中国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创新和发展。它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认为经济改革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从而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从1949—1978年的近30年中,中国经济学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广泛深入研究,并运用其原理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学教育呈现出由政治经济学教育一枝独秀到多元发展的轨迹,西方经济理论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学教育内容逐步多元化,形成了经济学的学科繁荣和各种教学流派的争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完善市场经济、解决突出矛盾。围绕这些问题经济学教育需要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强调本土化。处理好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强调融合。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强调定量分析。处理好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关系,强调综合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对理论经济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目前在如何坚持和创新经济范畴,生产力标准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五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