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文章以临安1325个农户为样本,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差异,构建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组织模式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模式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有重要影响。同时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收入占比、信贷获取、土地经营规模等因素也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新疆巩留县378户农户为样本,对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自然灾害的承受力、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力、农户所受的保障水平程度等与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个人承担的农业保险保费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若想大力发展海南的农业保险,首先应该明确海南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标。选择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成立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明确有关各方的职责,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户(企)多方参与,相互配合,摸索出一条较为符合海南省本土情况的政策性的发展农业保险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张祖荣 《改革》2012,(5):132-137
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导致农业保险的高价格。农业保险的高价格与农户的低收入,使农户对农业保险缺乏有效需求。农业保险的外部经济特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减少了农户投保的激励,进一步削弱农户的有效需求,从而形成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凸显政府比农户更需要农业保险。政府应承担农业保险发展的主导责任,从立法、经济和行政等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因此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有助于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减少自身经济损失,促进农业生产。苏州市是我国较早实行农业保险的城市之一,但近几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的方法,对苏州市东山镇杨湾、吴巷、渡桥、东河、太湖5个行政村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对农业保险还存在戒备心理。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贷款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外部因素包括农户的家庭特征、一般农户家庭的财产状况、农户借贷的特质、农户贷款的用途等。内部因素包括户主的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户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农户在其他银行的借贷情况、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情况等。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防范贷款信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平均看,在一个县内即使农民参保率达100%,若粮食作物一年绝收,保险公司将需要以10~15年的保费收入予以赔付。小规模生产可能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会有一定抑制作用。根据国际经验,政府对保险公司行政费用投入越多,农业保险风险会相应降低。此外,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框架应通过广泛的。试点,以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并逐步从农业保险扩展致农村保险。同时,制定农业保险试点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业风险管理机构,以统筹协调、管理农业保险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侯玉燕 《特区经济》2014,(7):104-105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对保障农户利益和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运用spss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郴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作物单位受灾面积的直接经济损失、赔付率是影响梅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应对梅州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多阶段委托代理模型简化处理的基础上,从农户和农业保险经营者之间博弈关系的角度,构建了农业保险关系中农户的"逆棘轮效用"模型--一个非完全信息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努力水平的激励作用.文章的基本结论为:以产量为标的物的农业保险能够提高农户的努力水平,进而提高社会总效用,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自然灾害频繁和严重的张家口地区为代表,通过农户实地调查,应用定性描述和二元选择模型(Logistic模型)定量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保险消费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农户保险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收入、耕地面积、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特区经济》2011,(2):254-255
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保险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农业保险的开展又得益于其法律、法规的完善。迄今为止,我国农业保险仍在低谷徘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农业保险的发展没有法律的规制与保障。因此,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经营的高昂成本及很低的投保率使农业保险难以商品化和市场化,需要政府介入以扩大其有效需求;农业保险是一种准公共品和优值品,需要政府通过补贴方式强制或鼓励农民投保;农业保险较强的外部经济性,需要政府介入以节约其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政府支持农业保险会增加社会福利;农业保险承保的风险特殊性及技术障碍的解决离不开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3.
焦小静 《改革与战略》2011,27(10):80-82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文章认真总结了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一些现存的的农村保险模式,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加大保险品种创新、促进农村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农村保险国际化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敏 《特区经济》2008,228(1):206-207
农业保险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两者的协调发展存在极大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于生态农业的互补性,解决好二者在库区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加强相互的沟通与合作,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强化农民生态和农业保险意识,加强农业保险和农业生态的税收监管。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偿风险管理,是政府的政策目标之一,它体现了政府行为,并以政府权威动员全社会来分担农业风险。在当前情况下,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还免不了靠天吃饭,农业保险问题不解决将后患无穷。只有政府的助推、政策的扶持、保险公司的介入、农户的积极参与,农业保险才能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外农业保险模式开展中国农业保险是时下颇为流行的观点,其核心政策主张是政府要为农业保险提供补贴、免税等优惠措施。但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模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运作并不成功。必须在深刻分析其内在缺陷和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农业保险的创新,设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保险模式,而不能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利 《乡镇经济》2009,25(8):122-126
国外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构成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业相互保险社、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保险立法严重滞后,国家财税扶持措施不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应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明确规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社等组织形式作为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主体。完善国家财税扶持措施,尽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广泛动员农村基层各方面力量,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文锋 《特区经济》2011,(7):176-177
通过详细分析阐述了农业保险体系比较成熟的美国做法,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存在农业保险需求不足、农业保险供给短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多种途径补充农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建立国家、农民个人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并且积极扶持保险公司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段学慧 《特区经济》2008,(4):188-189
相互制保险在农业保险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相互制保险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及其与农业保险的矛盾制约着相互制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合作意识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还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开展相互制农业保险,必须选择合适的范围和地区,并对相互制保险进行制度创新,为相互制农业保险提供财政补贴,建立再保险机制,加强引导,减少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