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重德治,法家重法治,似乎水火难容;事实上,处于相同时代背景下的先秦儒法两家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探讨儒法两家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共同诉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管理哲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在此作者以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例,阐释东方文化中法家制度治企与儒家人本管理的“刚柔相济”的内涵;侧重分析“法家治企”(即制度管理)与“儒家待人”(即人本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儒家的“人治”主张与法家的“法治”主张都不是真正的法治。法治与人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两者各有其涵义与特征。由于人治存在的弊端与法治的巨大优越性,现代社会选择法治成为必然。法治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在推行法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管理哲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在此作者以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践为例,阐释东方文化中法家制度治企与儒家人本管理的"刚柔相济"的内涵;侧重分析"法家治企"(即制度管理)与"儒家待人"(即人本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分析了代表西汉时期"儒家"与"法家"经济思想的司马迁与桑弘羊的论著,结合西汉的经济史,通过论证认为,西汉时期,"儒家"的经济思想与"法家"的经济思想表现出两者内在的统一性与外在的对立性。统一性表现在,两家的经济思想都服务于统治阶级暴力集团的最大利益;对立性则表现为,儒家思想更多代表了民众阶级的利益,而法家思想则更多代表了官僚阶级的利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里,一切经济思想,包括儒家与法家,只有符合统治阶级暴力集团的利益,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罗仁之 《河南经济》2003,(11):95-95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儒家与法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所倡导的是“性善”论,而法家所倡导的则是“性恶”论。这两种对人的本质特征截然相反的假设,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路。探讨其中的差别,对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爱民 《魅力中国》2011,(9):57-57,56
韩非子人性自利的观点有两个来源:其一来源于韩非子的老师苟子的人性恶,其二来源于韩非子所处的社会背景。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以人性自立为基础,主要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三者兼治,法术势三者兼治是集法家各派之大成并超越了各派的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主张。韩非子的人性自利思想对现在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因此,作者认为道家政治伦理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多数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著作中,邹衍常不被提及,似乎认为其思想荒诞离奇而难登大雅之堂。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邹衍学说的真精神,其实它本质上是一种讲如何为政的政治学说,对如何治理国家有一套明确的思路和特殊的方式,即人事合天道,人治法自然,务时寄政,应天而治,这与儒家的德治和法家的法治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德治与法治,作为特点鲜明的两种治国方略,在我国均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利弊得失很难一言以蔽之。本文选择了将两者进行对比的视角,试图通过德治与法治的相同之处与对立之点的比较,寻得古代中国典型重德与重法的儒家与法家的治国理念与社会地位、践履实效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思考对于现时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新区》2008,(7):121-121
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佛家的超脱、禅宗的感悟、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从古至今,每一位有成就者所秉持的经商、做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无一不是取源于国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秦前期(始皇三十二年以前),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倡导、利用儒家学说,为政宽缓,社会安定,国势如日中天.始皇三十二年以后,儒家思想被摒弃,片面使用法家学说,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对内实行大规模的徭戍征伐和酷烈的专政主义统治,导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相似文献   

13.
秦汉两朝统治思想表面上不同,但实际上,奉行的统治策略是一致的。秦朝执行法家路线,但实际运作中还是讲究儒家的修身之法、处事哲学;西汉初虽然接受秦亡教训,奉行黄老的无为主张,但黄老思想本身就经历了与其他诸家思想相糅合的过程;到了武帝时期,虽然确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但执行中却是“霸王道杂之”;东汉继续尊崇儒家,但此时的儒家不但是经历了自身的有意识的改造,而且随着谶纬的盛行,出现了一大批方士化的儒生,儒家思想进一步神秘化,最终完成了作为封建统治者选中的官方哲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张小虎 《魅力中国》2011,(11):214-214
本文根据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以及相关典籍和文章,通过笔者的理解和重构,希望对法家文化里的特色思想、观点进行解读并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这些思想学说对当代法治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无讼"法律思想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法律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有实现天下无讼、和谐盛世的社会理想,"无讼"的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以贯之的司法理念.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无讼"思想的深刻历史渊源,挖掘我国民族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管理活动自古有之,具有几千年的丰富管理经验,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各种学派。其中,道家又先后有杨朱、老子和庄子等代表人物。文章首先论述了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接着以道家学派中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经》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治大国若烹小鲜及上善若水四个方面探索其对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庆勇 《魅力中国》2010,(29):268-268
商鞅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法家代表人物,他通过总结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实践,收集各国变法的经验,对我国古代法治思想作了系统的论述;其法治恩想使秦法保持了社会的公平性,使奏国实现了较高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舍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些思想观点包括:儒家“仁政”与现代的执政为民,法家的法治与现代的依法治国,道家的无为与现代的不干预政治等。都是很有用的政治资源。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政治伦理是道家伦理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儒家讲礼治、法家讲法治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1]以"无为而治"为核心,道家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否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使整个社会及其生活体系走向和谐发展.因此,作者认为道家政治伦理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晶津 《魅力中国》2010,(32):323-324
先秦法家思想并不完全属于现代意义上所讲的“法学”,而主要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想要探讨法家法治主义法理学,实际上是要对法家思想进行整理、取舍,找到能够反映出法家对有关法的基础理论的论说史料并对其进行体系化处理之后,才能建构起来。本文将试图通过一条本体论、价值论、运行论、人性论这样一条主线,寻找法家思想中的法理素材,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阐释,以便总结出法家的“法治主义”法理学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