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虞洽卿在上海炙手可热,他在商场、租界乃至政坛翻云覆雨,与王府、军阀争名夺利。他先后涉足颜料、房地产、水陆运、金融证券等多种行业,于乱世中审时度势,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成为当时上海滩最成功的商人。  相似文献   

2.
"我有两双眼睛,一双是艺术家之眼,一双是商人之眼。"——邵逸夫从颜料世家到影业王国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宁波镇海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一个富商家庭。邵氏世代以商为业。其父邵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设立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词致哀。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中国宁波帮与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虞洽卿一生频繁奔走、活动于政界各种事务、各种场合,身兼数十种政治、社会职务与名誉。本文结合虞洽卿所处的时代变局,对虞洽卿在政治领域活动中的顺势而为、在商言商和政治参与等特质进行分析,探寻近代中国商人政治心理走向,从而获得对虞洽卿社会政治活动的正确认知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忠肠侠骨奉爱心──记上海大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雪鑫苏端鲁他是一位颇有胆魄的企业家。他以世界著名的南浦大桥之“大桥”为公司的注册商标,为公司命名“上海大桥(集团)有限公司”。他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总经理。他的公司资产总量已达到3个亿1994年产值3....  相似文献   

5.
老上海租界内原来有一条叫"朱葆三路"的马路(大致相当于如今溪口路),这是上海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第一条马路.而获此殊荣的朱葆三生前享有巨大社会声望,身后又备极哀荣.朱葆三长袖善舞,其精明又厚道的为人处世让盛气凌人的各国驻上海领事也对他礼遇有加.朱葆三的人生很好的证明了做生意就是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国门的安宁,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浦东边检站有这样一位青年警官。从警16年来,他与同事们一起奋战在上海口岸反偷渡一线,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跟不法分子展开斗智斗勇的较量,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反偷渡重大任务,同时孜孜不倦,潜心研究世界各国出入境证件,立足岗位自主创新,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用睿智和忠诚守卫着祖国的东大门……  相似文献   

7.
商海跌宕,谁主沉浮?无所适从者断戟折腰,惟强者坦荡如砥,心平如镜,那险境就不是陷阱,而成了娴静. 毛德龙,上海敏敏色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年商海栉风沐雨,磨砺出他荣辱不惊,虚怀若谷的性格.与其说是一位商场悍将,倒不如说是一位平凡谦和的长者,这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8.
30年代,他曾富甲上海,身兼108个职务,作为上海近代百名名人中尚健在的一位,他的所有档案已收入档案局保存。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成上海生活新地标 Benjamin Wood,来自美国的上海新天地总设计师,他总喜欢骑摩托,在上海淮海中路附近出没。此刻,他手上一用力,摩托开进了一条小巷子,进入了另一个奢华世界——他一手打造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重访巴洛河     
我是巴仓人 先说说事情的起因吧!原来,上海有位叫雪娃的镇长,是位遗腹子出身.老母今年90多岁了,突然要叫他到青海省巴洛滩来找他亡父的坟茔.他父亲本是教育局长,半个世纪前被打成右派送到巴洛滩改造,不久就病故了.后来巴洛滩并入巴仓农场.而我曾是巴仓人,雪娃就通过青海的丁乐年先生找我了解内情,并要我如今这个上海人,陪他走一遭.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沪港经济》2005,(11):30-33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和武汉市政府共同举办的 2005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表彰全国2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庆典上,有一位来自 上海的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荣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他领导的企业,在上海 百强民营企业中名列第25位。他始终以“民营企业家”自豪;他用5年时间创造了 一个企业45年生产价值的总和;他将自己的人生比作“长篇小说”;他是一位不解决 问题不睡觉的“狂人”。有人说他率性、大度,有人说他是“性情中的大侠”……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广安市,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十五年前,一位上海的知识份子,怀着对一代伟人的真诚敬仰,怀着对改革开放的无限信心,以“广安”为名,开设了一家企业——上海广安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所(现已改为有限公司),他,就是程志华。十五年艰辛,十五年奋斗,程志华和他的广安公司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创业之路,他们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含量,使广安公司生产的“广安牌电热锅炉”在中国的锅炉行业中异军突起,在上海、在中国、在世界获得了极为良好的声誉,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行业中确定了他们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邱振亮 《走向世界》2008,(24):86-87
宋诚,字溢清,是近年来活跃于画坛并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位青年画家,他之所以能依靠自己的艺术创作脱颖而出,除去他的勤奋与执着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应是他坚持了一条"师心不蹈迹"的正确探求之路.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半个世纪以来旅居奥地利的华人说来,这一天——1993年2月8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一枚制作精美、色泽辉煌的维也纳州金十安勋章,挂上了一位华人的脖颈.这是数万在奥华人中的第一位获此殊荣.这种勋章只授予那些为维也纳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士.这位华人就是1979年从中国大陆旅居奥地利的鲁家贤先生.1979年,中国刚打开国门,他只身去到维也纳,不懂一句德语,身无分文.翌年,他把妻子儿子接去,接风“盛宴”是快餐店每人一块汉堡包.如今,他拥有多间中国莱馆,成立了奥华贸易公司,在上海建饭店,在杭州设厂……  相似文献   

15.
一愈老弥壮。贺彭年就是这样的人。年逾花甲筹组上海航空公司。10年後,交出一个排名中国航空运输业前10名的国家一级大型企业。按说贺彭年可以坐享清福了——甭提偌大的上航把他奉为“第一元老”,就是上海人民恐怕也忘不了这个“老头”。然而身居上海航空公司董事长之位的贺彭年仍不得清闲,颠进忙出,就为再拉扯一把他一手  相似文献   

16.
如果对一位韩国人说,这本本子应该这样放,他一下子就领会了,而且,永远不差一丝一毫。哪怕明知桌上这地方有水渍,他也是原封不动照本操作。如果对一位菲律宾人如此关照,他或者需要几次错误的操作后,才能领会,一旦领会了,也就不差一丝一毫。上海人呢,你话未讲完,他就表示已领会了,但一做起来,总会有那么一丁点不到位,你向他指出,上海人会不以为然:不过“一眼眼”嘛。有时,他会来个出奇不意,摆得比你教他的还要好,让你一个惊喜。不过有时,他的出奇不意,会令这本本子都不知飞去哪边,找都找不到。  相似文献   

17.
一个福建贫困山区的青年,成长为年销售额50多亿元钢铁贸易公司的掌门人。他引领30多位赤贫的同乡成为企业家。在大上海的钢材贸易领域,他独占鳌头——上海新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松江钢材城总裁肖家守,坚韧、宽容和无私奉献是他性格的三个标签。  相似文献   

18.
浦西的常熟路旧名叫“善钟路”,旧属法租界,法文路名为Say Zoong Route de ,显然, 这个Say Zoong应该是中文“善钟”的法文拼音,“善钟”可能是中国的人名。如确实是如 此的话,在旧上海租界里,除了朱葆三路(溪口路)、虞洽卿路(西藏中路)、麟桂路(今长乐路362弄)是以近代中国人名命名的外,应该还有第四条,即“善钟路”。那么善钟又是什么人呢?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卷十六中记:陶如增,字凤山,号善钟。顾家路(今顾路)人。幼寒微,业调马,设善钟马车行于上海, 营业甚盛。广置地产于法租界今善钟路一带。租界当局以其…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韦尔奇的兴趣,并非只是出自于对一位成功人物的崇拜,或只是为了瞻仰他的风采.而是认为在他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由一位从事产品设计和开发工程师,经历不同的职位和伴随而来的考验,最后在一群俊杰中脱颖而出.他所走过的这一条艰巨而漫长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带过三个人的团队,也带过三万人的事业部;曾经管理过奄奄一息的业务,也管理过飞速成长的业务;经历过收购、裁撤、组织危机,也经历过天外飞来的鸿运.弥足珍贵的不是他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他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考验,所做的抉择以及因此所凝结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亿万富豪中,支盈章属“上海帮”。“上海人在香港做生意,大都做工业做实业,炒地皮炒股票是少数,作风比较稳健。”他说。为讨欠债来香港从一开始,支盈章就脚踏实地。四十三年前,他从上海来到香港。受哥哥重托,追讨一笔欠债,价值是几条“大黄鱼”。说来像笑话,大海捞针寻到欠债人,非但不还钱而且伸手向他借。他居然照借不误,只因初出江湖脸皮嫩。一个宁波乡下人,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他连字也识得不多,只在乡村祠堂的小学里读了几年书,十几岁跑到上海,在哥哥、姐夫合开的染料铺里做帮手。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