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方法 ,着重论述了两国无形资产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方法 ,以及无形资产折旧摊销方式的区别。在此基础上 ,通过比较分析两国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公允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4.
荀关玉  杨筠 《特区经济》2009,(8):258-2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按劳分配比例的下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比例的上升。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俄酒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伏特加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能折射出俄罗斯民族的传统历史与文化内涵。酒文化的对比,也是民族文化的对比,因为酒最能激发人最朴素、最核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政策出台背景、政策出台的层次、政策内容和执行体系对中俄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应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配套法规、加大政策投入,建立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原苏联主要继承国)是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现在都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向市场经济过渡,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如南斯拉夫、波兰和匈牙利的通货膨胀问题表现得日益严重。事实证明,无论任何社会形态,只要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就可能产生货币与商品的失衡问题,当总供给少于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时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只是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所不同而已。在价格开放条件下,通货膨胀集中表现为物价上涨;在价格管条价下,通货膨胀集中表现为商品短缺。东欧国家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物价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方面,当然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商品短缺。南斯拉夫的通货膨胀由来已久,早在60年代就有轻度的出现。70年代,其通货膨胀有所加剧,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9%。进入80年代后,其通货膨胀进一步加重,1987年通货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之间的货物贸易总体呈扩大趋势,但是贸易结构一直未有明显改善,双方作为贸易大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中俄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俄罗斯(原苏联主要继承国)是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 ,现在都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国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向市场经济过渡 ,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是通过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实行私有化的方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其体制转换与我国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改革”一词的内涵也并不相同。但单纯就建立市场经济的努力而言 ,两者也有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比较。转轨的目标模式、转轨的速度、转轨的方式和途径是否符合本国国情 ,两国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制度变迁",它有别于同一经济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迄今,制度经济学(西方)已有的文献传达出的信息表明,它的主要着眼点还在于研究同一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是一种"非结构性制度变迁"的研究。与之相比,前者较之后者的变迁要复杂得多,而其支付的成本恐怕也要高得多。指出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成本所在,其目的在于对其制度变迁的特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规则,更规范地说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约束,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同,由此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利益在利益主体间的分配方式,制度长期来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从短时期来看则处于相对稳定的“制度均衡”状态。所谓制度均衡即“在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变化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戴维斯、诺思1971),或者可以认为社会处于利益格局的稳定状态。但是这种均衡往往会因为经济中利益主体对“潜在利润”(存在于现有制度安排之外的利润,也称外部利润)的追逐行为而打破,在各益主体的博弈与较量中,形成新的利益格局,达到新的均衡。这样一个过程,制度经济学中称之为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3.
14.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中斯克市(以下简称:布市)部分中学生开展心理素质问卷调查,对于中俄两国中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在对黑河与布市被测中学生心理素质比较的基础上,对中俄两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索,以期对提高两国中学生心理素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郝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12):58-60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过去所强调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外部客观因素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部因素对两种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俄罗斯一直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乌克兰局势、俄罗斯加入WTO等中俄贸易新背景下,本文以近几年中俄贸易现状、中俄贸易结构以及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为基础,分析中俄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通过优化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俄罗斯能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积极促成中俄自由贸易协定、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争取制定双边贸易规则的主动权等措施来促进中俄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竞争性选拔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公务员竞争性选拔制度渐进式变迁方式和路径依赖的基础上,本文梳理竞争性选拔制度变迁现状,剖析竞争性选拔制度供给不足、技术支撑不力、公开程度不高、监督约束不强等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指出竞争性选拔制度主体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变迁方向,并提出须强化制度供给意识和顶层设计理念,制定主动变迁策略,如完善制度、常态推进、协调双轨、考任分离、增量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胡俊芳 《特区经济》2008,(3):248-250
长期以来,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锁定效应"。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技术变迁将通过内生性技术进步、技术外溢和技术模仿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