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经贸》2021,(1):6-7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是资源型地区的典型代表,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今严重依赖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难以维系,必须要转变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林区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要实现经济转型,应立法保护国有重点林区生态环境;开拓森林旅游业;提高林区产业科技含量;保障和改善林区民生。  相似文献   

2.
导语:在我国,国有林区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其产业主要涉及对森林资源开发所产生森林的采伐业以及木材的加工业等。在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生产和建设,其产业长期存在对自然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且其产业呈现出结构单一、生产和管理粗放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国有林区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做好产业转型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困境解析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其产业转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深刻把握当前产业结构特征,有助于产业政策效果评价和产业政策制定,有益于产业结构导致的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问题的破解。依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四项特征和合理化所包含四项内容,从多个维度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进行系统测度,结果显示:在东北振兴政策背景下,三省产业结构高度和合理程度得到提高,但主要产业仍是资源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应优化东北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结构偏离度和回归分析两方面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优化山西省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一产就业比重;优化二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吸纳劳动力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娜 《商业时代》2007,(25):101-102
本文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角度来考察吉林省就业问题。根据1997-2004年统计数据,分别对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弹性大的行业,以解决吉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国有林区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上世纪末以来,黑龙江国有林区却陷入"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艰难境地,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重新审视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探讨在生态约束下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依靠单一的木材生产作为主业,经济结构单一,集团经济主业不突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发达林业产业体系的需要.随着天保二期工程木材产量大幅调减,木材市场价格严重下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的困境.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充分利用国有林区自然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他们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依托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森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陈喜强  刘婵婵 《商业研究》2004,(20):118-1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其中结构性失业是导致我国现阶段失业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第三次产业不仅符合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律,而且能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有效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在发展第三次产业时应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发展农村第三次产业;优化调整第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同时应加强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双对数模型求解就业弹性的方法为基础,结合1992-2006年间黑龙江省就业人数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对黑龙江的就业弹性估算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有限.黑龙江省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资本密集型增长方式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的关系,大力发展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一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上配置的均衡,以此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类型及其产值贡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黑龙江国有林区虽然形成了以营林、加工及社会服务的林业产业体系,但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三大产业分布不均衡,林业产业项目的分布缺乏区域特色,生产要素布局分散,优势产业不明显等。黑龙江应依据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结合市场运行机制,探寻适合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特点的、合理科学的林业产业发展策略,发展策略主要包括区域品牌策略、森林认证策略、主导产业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失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以总量性失业为主.从总量性失业的供求分析,人口生产的无计划性是决定劳动力供给规模的首要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持续性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劳动力需求的扩张,所有制结构调整迟缓限制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失业的治理,应控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扩大劳动力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有林区发展受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资源重复利用及污染物重新利用的有效处理,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深化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以提高国有林区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林产工业企业的经济结构、经营模式、管理方法已经严重制约了林产工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产品粗放、机制不活、包袱沉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等。企业应深化林产工业体制改革,加大体制改革和债务重组力度,加大森工林产工业产业整合力度,大力发展林产工业,走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对新乡市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关系显著,但有所偏离,第一产业存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第二、三产业就业空间仍需拓展;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之间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其就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是其就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为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良好互动,应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的同步增长,并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性、相关性分析得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进口和出口的比较看,出口对各产业的拉动作用要大于进口,说明鼓励出口比促进进口更有利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黑龙江省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地缘优势,通过贸易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抓住日、韩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承接有利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大课题.本文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影响这个角度,从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地区数据实证分析中论证产业变动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得出对于该结论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8.
吴国琴 《商业时代》2007,(29):10-11
新型工业化战略对乡镇企业就业问题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应通过推进乡镇企业走集成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等途径推动乡镇企业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短期内的就业挤出效应会减少就业量,而长期内则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并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利用和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其解决就业问题的强大功效。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是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我国1999--2008午中东部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比中部、东部FDI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和科技投入三种生产要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应进一步合理引导FDI地区间的分配,使东部地区得以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向中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部地区须加大力度引进FDI,在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