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南地区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地貌山环水绕,具有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类型多样,水量丰富,水质优良、绿色农业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矿产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层次偏低、优势产业集中度低。近年来,在生态与生存的博弈下,陕南绿色产业有一定发展,但是总体规模小,层次低。文章从产权界定、资源定价、类生态市场、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生态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延长产业链、绿色工矿业,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等角度探讨了陕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如何围绕中线工程的基本要求,即在打造清水走廊,保证水质安全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构建以特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阎庆 《时代经贸》2007,(2Z):53-54,66
南水北调作为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讲,应站在循环经济高度,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来实施。从现代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必须从系统定量的角度研究水资源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行为、演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将自然资源外生变量内生化,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进行水资源优化调配,解决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资源性缺水的21世纪重大战略工程。丹江口水库汉江上游地区为水源地.由于其水土流失和局部水体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中线工程的建设使得水源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更为紧迫,因此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的重点在于水源地的综合治理,其关键是加大水源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并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体制,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抓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重点,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水源地生态安全相关课题的研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工程对陕南水源区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小城镇建设及产业发展等方面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基层政府在工程实施和引导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水保资金补助,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水保工程相关技术,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对策与建议,以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对水利行业科技进步的重大促进作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受水区居民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和水量生态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在302个有效样本中,受水区居民具有正支付意愿的比例为84.44%,其中89.8%的居民支付意愿值为10元/月及以下。根据两类WTP评估方法得出的郑州市居民支付意愿为5~8.09元/月。居民异质性是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年龄和偏好的影响显著;从居民对水源产权的认知看,受访者默认拥有清洁水源使用权,支付意愿决策具有较强的自利动机;从居民支付意愿决策背景看,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了居民的效用水平,从而改变了居民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应建立生态服务使用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受水区居民真实支付意愿对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8.
立足南水北调水源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资源条件,结合水源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分析了水源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了水源区发展苗、果、菌3大特色农业产业的构想,并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着力点,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昉 《经济改革》2014,(9):76-78
调取汉丹江之水缓解京津等地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如何在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同时,有效实现自身的循环发展和科学发展,成为摆在中线调水工程重要水源地——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等陕南三市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专家建议:建立国家级汉丹江水源地保护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让供水区和用水区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使南水北调工程真正成为南北双赢工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