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璐 《杭州研究》2010,(1):46-48
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车辆的增加,“停车难”问题已日益严峻。解决好“停车难”问题,是杭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正确认识杭州的“停车难”问题、适时出台“停车新政”的重要性、及妥善处理好“停车难”问题的几个关系、如何破解“停车难”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调动停车设施建设投资者的积极性,缓解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文章从规划建设、政府投资、鼓励政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公共停车设施的界定和属性上分析论证了政府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补贴政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补贴政策的补贴原则、补贴对象、补贴分区建议、补助标准和补助形式,为各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社会性客车停车问题的各项措施已实行数年,停车难现象在某些区域有所缓和,但仍存在居住区、学校周边停车困难及私设停车器等现象;调查显示问题主要源于居住区停车泊位不足、停车场所间缺乏协调、停车管理措施落实不彻底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解决措施包括限制城市中心区域停车场所建设、鼓励现有停车场所提供临时和错时停车、加强停车管理信息技术建设及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停车难问题成为国内外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从天津市来看,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与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停车泊位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停车难问题,要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  相似文献   

5.
王微 《改革与开放》2004,(10):14-15
<正> 停车是"速度为零的交通"。停车难不仅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而且将降低城市运行效率与效益,进而影响到城市的经济活力,制约城市发展。停车难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面临或正在应对的课题。这对城市管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科学的城市管理视角入手,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当是破解"停车难"问题的一种思路。一、我国"停车难"问题的现状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停车状况,从总体上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停车供需不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汽车的日益增多,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高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占地面积小、容车辆大"的优点,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已成为各个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设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对成都市居住小区内部及周边停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居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归结到五个方面的原因,私家车快速增长为其主导因素。根据停车难在居住区的具体表象,提出了障碍停车概念。分析了障碍停车对居住区的影响,进而就停车难问题从规划、建设、管理、交通等方面提出了缓解问题的建议,并将城市P+R模式引入居住区,以期更有效地缓解汽车对居住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已日益突出。如何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市亟待破解的一大关系民生的难题。2011年5月至10月,我们把“三思三创”破解难题活动融入到审计调研工作中,采用了实地勘查、新闻调查与追踪、专家咨询及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搭建与网民沟通平台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宁波市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私家车涌入普通百姓家庭,随之产生的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与区域内相对滞后的停车设施总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城区内由于“停车难”问题导致的乱停车、违法停车随处可见,不仅直接影响道路的安全与畅通,更对未来的发展与繁荣形成了制约。为此,我们对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停车难”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郑宇 《理论观察》2011,(2):138-139
随着经济的发展,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停车矛盾突出,尤其是住宅区内停车位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地下车库建设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具备条件的已建成住宅小区建设地下车库,能够更好地解决老城区的停车需求,但地下车库的规划建设引起的纠纷频繁出现,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该类建设项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卢晓媚 《珠江经济》2007,193(9):44-48
随着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一种占地少、停车多的新型停车方式--立体化停车场(库)应时兴起,"立体停车"已成为国内外大城市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潮流和趋势.近年来广州市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停车的供需矛盾日益凸现,传统的地面停车方式远不能满足汽车消费的需要,加快立体停车场(库)建设对广州静态交通的现代化、促进"停车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停车方式发展趋势、广州停车发展现状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加快广州立体停车场(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四川省成都市联合召开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总结交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成效和经验,部署推动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停车难是老小区一大通病。地处宁波市中心,有着461户居民的月湖街道平桥社区偃月小区更是如此,因无物业管理,外来车辆多、抢车位、违停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社区党组织一改"社区负责、居民响应"的传统模式,积极倡导"居民参与",启动了缓解停车管理问题的民生微项目。项目实施后,小区绿地和路面焕然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心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而各方围绕着停车收费的利益博弈也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其根源在于未能理清停车收费这一法律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江永碧 《浙江经济》2014,(19):57-57
充电设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核心“痛点”。在国务院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30条具体措施中,有7条内容专门针对“充电难”问题。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掀起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作为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首批国家6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之一,杭州有必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机遇期,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新能源汽车建设为新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汤洁 《上海国资》2023,(10):58-61
<正>“智慧党建”工程的实施成了有效的破题之道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机动化带来的停车问题,我国部分城市推行了停车事业的产业化.该文给出了停车产业化的释义及其特征,分析了推行停车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性,并分别从理论上、内在动力上、外部条件上、可操作性上对推行停车产业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停车产业化是目前解决停车难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桂欣 《港口经济》2011,(12):22-22
2010年底,广西出台了《关于建设“无水港”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体系的意见》,计划“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以北部湾港为龙头,以南宁为中心,覆盖西南、中南各大产业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节点城市的“无水港”和保税物流网络体系。广西还把“无水港”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周边省份,“十二五”期间力争在昆明、贵阳、成都等地建设“无水港”。  相似文献   

19.
政策解读     
国务院要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逐步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城市电网建设。《意见》指出,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国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网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环网网架。同时,《意见》要求,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优化需求侧管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双向互动,进一步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试点示范。  相似文献   

20.
环境即民生.在诸多环境问题中,治污降霾是老百姓关注度最高的热点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3年初,省会城市西安空气质量指数多次“爆表”,加速了《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这标志着,我省正式吹响治污降霾“冲锋号”.紧接着,《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也被称为陕西史上最严地方环保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