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入分配是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以及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否同收入水平相关。文章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实证估计了我国城乡居民在1978~2012年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在1978~2012年间与收入水平间呈现"倒U"型变动关系;但相比而言,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同期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2.
中国超额货币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超额货币是现行产权制度长期运行所造成的宏观经济难题,因此,如果不进行产权改革,中国的超额货币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为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中国应在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同时,全面进行产权改革。或者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为中国的产权改革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凯恩斯消费函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从而分析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陕西省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我国经济滑坡,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面对如此大的财政投入,其能否得到合理使用,有效的发挥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向对提高财政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武汉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并在变动中有趋同发展的趋势。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异及变化,主要源于城乡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武汉消费增长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拓展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同时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化发生较大变化,然而收入来源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文按照"收入来源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政策调整"这一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建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各种性质收入的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估计了农村居民各种性质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并进而计算出各种性质收入在1998-2010年期间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结果发现:一方面,作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相对较大,但其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却较小。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居民补充收入来源的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正好相反。即这两类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较小,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却相对较大。基于实证估计结果,本文认为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收入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出,从而较快提升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但在长期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最为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特别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启动城乡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着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际,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针对近年来中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中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扩展ELES模型和面板数据,对福建省城镇居民在边际消费倾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存需求总额为7178.52元,最低收入户的收入不能满足其生存需求;而中等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福建省整体对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倾向偏低.基于此,福建省应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设,同时适度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状态空间可变参数模型对湖南省城镇居民1985到2006年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发现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经历一个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动态变动过程。应通过加强对宏观收入分配目标的调节、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和继续加快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等措施来提高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从长期看基本上是稳定的,从而存在“库兹涅茨悖论”,但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偏低。为促使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提高,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促进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从实现消费代贷的客观经济环境出发,一方面讲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及银行当前的工作重心,分析了我国实行消费代贷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重点论述了我国消费代贷需要消除的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类代理问题”占据主导和隐性激励大量存在的中国市场,上市公司高管看起来显著较低的薪酬和持股比例亦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过度激励。有别于先前多数有关高管激励的研究文献,本文不仅清晰展现了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存在的滞后效应;而且进一步在实证研究中证实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存在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和过度激励,即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间在表现为线性正相关关系的同时呈现左低右高的倒“U”形关系,薪酬和持股比例过低不利于激发高管努力工作改善企业业绩,但薪酬和持股比例过高亦可能导致高管过度激励,同样会对企业业绩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过度竞争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度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二是过度竞争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分析了过度竞争的深层原因体制因素是主要原因;有法不依是问题的症结.阐明了有效竞争的涵义及其实质.从而提出实现有效竞争目标的基本思路一是实施规模经济战略;二是降低企业的市场退出壁垒.最后揭示了建立合理的市场制度是迈向有效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本文从银行存贷差背离、流动性比率下降、超额准备金过高、利率倒挂方面总结了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而运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对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困境进行了剖析,在分析了其对当前金融体系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扭转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探索其成因,并制定对策启动消费,对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凸现。流动性资产过剩引发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商业银行收益率下降。本文从存款和贷款两个角度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了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等多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要解决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转换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等。  相似文献   

17.
非国有金融在国有金融垄断市场剩余的狭小市场份额内所面临的金融竞争,既有来自国有金融的“成本竞争压力”,也有自身无法取得规模经济的“收益竞争压力”,呈现出高成本资金来源与高风险资金运作并存的过度竞争困境,地方政府的介入则在进入和退出环节起到了保护过度竞争的效用。在一定意义上讲,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的改革进程,就是非国有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中,缺乏或较少对消费观在具体的观念层面上的搜集、整理、探讨,削弱了广告心理学的应用性。本论述导致此产生的原因、消费观的性质及其研究的范围和重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