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由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不断地扩大规模、增强实力,通过对周边区域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的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即为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特征,增长极的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决定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战略已成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区域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城市群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城市群不仅是区域城市化的高级阶级性现象,还是要素汇集与扩散作用的结果。文章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采取主成分与经济联系强度等方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评价,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结果显示,(1)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市的主成分得分最高,陕西省部分城市高于甘肃省与山西省部分城市。(2)从经济联系强度来看,西安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联系情况较好,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与临汾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四川秦巴山区是国家和省级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洼地,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和"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推进下,加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域,以集聚—碎化指数、重力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经济、人口、社会、地理空间等4方面指标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研究四川秦巴山区现状城镇等级规模、城镇聚集程度和城镇空间关系,并通过变异系数、城镇中心性和城镇发展实力分析,探索城镇等级规模变化趋势,以期为四川秦巴山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和发展提出一定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的高度协同、一体化发展,以南京为中心城市的"南京都市圈"政策得到落地.在都市圈规划建设过程中,国家财政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使用财政拨款是都市圈规划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跟踪审计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审计方式,可以为财政支出的合理使用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群成为我国最富有活力的发展形态之一,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山东半岛城市群在我国华北地区发展中一直是主要的发展支柱,其中产业集群效应与城市群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首先阐述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现状,从城市群内部各都市圈、都市区入手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与产业集群布局的三大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思考如何在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下,实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关键、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改革创新为动力、改善民生为根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效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拓宽江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全省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指导原则上,要聚焦内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通讯》2021,(5):56-56
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都市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是以城市带、都市圈、城市群为引擎的空间发展格局。本文在分析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乌鲁木齐都市圈内各城市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迅速崛起,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当前,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城镇化要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定势,转而更加重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和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梳理发达国家城市群与服务业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发现城市群与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与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密不可分,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发展理念,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对其三大主体——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圈进行了研究。为更好地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在全面把握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城市圈发展基础与现状的背景下,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了战略分析,并且将四大战略与新发展理念相结合,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保证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对城镇化过程进行梳理研究。通过对社会发展环境的分析和对城镇化发展的梳理总结,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从内生动力、区域格局、城乡融合与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规划应对,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加凸显。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发展,重视创新,利用最新的技术以及产业形态等推动我国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产业转型。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流域经济群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区域。我国历届领导人都十分关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制定出既符合长远利益,又能满足当前需要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这一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地理、社会、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别于单一城市,城市群更有利于区域总体资源的整合配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其对外界的整体影响力度更大,范围更远。近年来,城市群更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单一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5.
经济活动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正在出现巨大的调整,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和经济逐步向着城市群以及大城市周边的都市圈集中。地理因素仍将是决定农村城镇化路径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人口集聚的城市周围,农村融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如果有产业发展潜力,可自发形成人口集聚的城镇。但在缺乏产业集聚基础的地区,则需在人口减少进程中走向农业、旅游、资源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附近城镇公共服务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的分工协作,中心城市合理地、有梯度地向副中心城市进行产业转移,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生产部门,有效提升都市圈的整体竞争水平。本文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6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相关数据,对沈阳都市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有助于实现以协同引增长、以协同促升级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面向双重区位发展机遇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市场的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地积极寻求区域合作;湖南参与了多个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其中"3 5"城市群建设和"三纵三圈"发展战略是影响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内部力量,两大区域合作给湖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逼;在对它们给湖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发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湖南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之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相互促进,其协调发展的结果是城乡融合。分析了阻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提高协同发展水平,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30年中,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的30个经济发达城市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力研究的基础上,从30个城市的数据出发,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围绕城市群中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来探究城市群发展层次差距,并得出建设性的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群的健康协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四、健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实施方案 1、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健全关中城市群体系,首先要做大做强现有地级以上城市。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使大西安成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使宝鸡成为陕甘川宁毗邻区的中心城市,使铜川成为渭北的中心城市,使渭南成为关中东部的中心城市,使商洛(商州)成为东秦岭地区的中心城市。其次要发展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大西安和宝鸡之间缺少一个中心城市,应当使杨凌成为中国农科型的中心城市。关中东部也缺少中心城市,华阴(华山)是关中的东门户,应当将其发展成秦晋豫接壤区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