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进一步加强合作,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在初级阶段,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风险防控手段、企业自律机制等还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滞后等因素致使互联网金融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加强互联网金额风险监管以及出台配套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升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涌现为居民消费提供了便捷,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主要风险和监管现状、博弈模型的主体和前提假设、博弈模型的构建三方面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进行监管理论分析,最后结合均衡影响因素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金融周期呈向下阶段,前期房地产调控、金融监管严格收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我国经济短期承压、冲击金融市场的波动放大。在当前金融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作为金融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身对金融业风险的独特影响与严格监管叠加的风险,可能衍生新的金融风险。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角度,思索当前爆发潜在金融风险的新诱因。通过分析发现,具有后发优势的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多交叉、多业态联合,各市场相互依赖,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金融市场在严格的监管整治下极易发生信任风险、系统关联太高风险和传染速度太快风险。历年来,金融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监管问题,金融监管能力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而效力低下的金融规范也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新诱因,本文提出包含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新监管框架,以此为我国预防和管理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备受关注。互联网金融冲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给人们带来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时,相应的风险也随之而来。美国和欧盟地区等互联网金融"先锋"国家已将互联网金融纳入正规监管体系之中,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逐步完善。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近几年虽然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的监管平台还未跟上,存在缺失。构建和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很有必要,由此对比及分析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相应监管模式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渠道和方式,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征,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的融资模式展开探讨,并分析互联网融资监管体系的缺陷、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平台的不平衡运行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数字货币作为我国数字化转移建设中的一环。法定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通过央行数字化平台实现双离线运营,这种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准,但同时法定数字货币的诞生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存在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必须予以监管,确保法定数字货币真正落地应用,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薇  阳正发 《农业经济》2022,(1):112-114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打通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改革等诸多难题,使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视角,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效应重塑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基于平台经济发展特征,构建了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进而推动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后,作为金融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整体迅速推进。对银行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照这个新的要求,使监管工作尽快到位,是新的监管架构建立之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FCA负责监管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为监管模式已开始实施全球金融危机表明,现行的金融监管并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如何强化以保障金融消费者为核心要义的行为监管,成为全球银行业监管当局反思的重要内容。而英国在此方面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明显受到冲击。政府放权、监管失错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未完成的利率化制度和银行服务体系存在的巨大空白,让网络贷款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了生存空间,这些迫使商业银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抵御这场悄无声息的战斗;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几乎一片空白的现状,让发展速度迅猛的互联网金融弊端一点点显现出来。如何进行监管,怎样进行监管也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考虑互联网金融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融监管     
“在监管体制上面,中国没有实行功能监管而是过度实行了机构监管。以机构监管为主。它的好处是可以控制一些风险,机构的风险有人负责任,但是最大的弊病就是割裂了市场,而且使得同样一个法律工具,同样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各个监管当局实行的是不同的监管准则,这样的话也会埋下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陈浩  刘乔  严峻 《现代食品》2022,(10):149-151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餐饮服务企业经营模式向互联网化、零售化、数字化方向转型,这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为餐饮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监管部门效率,营造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打破从前的限制在创新中不断突破,产生许多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形式,发展前景一片向好,但也迎来全新的监管方面的挑战.为有效控制风险,保障新兴金融业稳步向前,金融监管机构需正确认识风险,客观分析现状,并对后续的金融监管工作进行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纵深发展和数据要素广泛运用,数字经济时代产生了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即数字经济范式。在这一范式下,产业组织发生嬗变,呈现出网络化、平台化、无边界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并展现出一些新特征,主要有:资本加持下的“位置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平台企业成长更为迅速;出现“分层式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形成“共存但不颠覆”的垄断竞争格局;平台企业跨界扩张日益明显,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占据主导地位;数据和算法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平台企业借此扩大垄断势力将变得更为容易。数字时代产业组织演变改变了产业经济的运行规则与逻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有利于推进跨国合作,有利于推进智慧监管;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平台企业的反竞争和垄断行为更加隐秘,隐私保护与安全问题更为凸显,反垄断识别和调查取证难度更大。政府应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演变趋势,推进监管转型,完善数字经济范式下的治理与监管。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缺乏监管的"野蛮生长"后,积聚的风险不断爆发,使得中央政府的态度由积极推动变为规范监管,发生了导向性转变。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过程,利用近期平台数据分析了P2P网络贷款、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监管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立法滞后于实务发展、处罚力度缺乏威慑性等问题,在借鉴英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重视引入金融科技实现全面监督等建议,以期能够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市场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伴随的监管体系落后、数字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存在空白、市场垄断和安全隐患等数字经济市场监管问题.提出转变监管思路,从构建完善的数字经济环境下法治监管框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监管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监管机制、实施线上线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国外银行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体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经济模式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传统餐饮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的电商平台外卖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由于政府监管缺位以及法律的滞后性,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隐患始终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分析了该行业现存问题,从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完善监管制度,规范网络订餐行业运营模式,保障电商平台外卖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发展历程、监管要点,论述了互联网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小银行与普惠金融相互依存,而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银行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面临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低、数字化产品便捷性不足、数字化风控能力弱等内部困境,同时面临服务对象金融素养低、相关制度存在缺口、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压力大等外部挑战。因此,中小银行必须筑牢数字化理念,构筑中小银行底层数字技术,增强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风控水平。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征信系统及监管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