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除机会不平等,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是构建体现公平与效率分配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对农村机会不平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的农村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程度出现小幅下降,从2013年的24.4%下降到2018年的22.2%。第二,异质性分析显示,女性相对于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相对于老年劳动力,贫困县相对于非贫困县,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第三,性别歧视对机会不平等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年龄和区域(贫困县)因素,家庭环境影响最低。第四,农村机会不平等的间接渠道效应有所提高。女性主要面临与教育不公平相关的间接效应,男性主要受非竞争市场环境影响。第五,贫困县就业间接渠道效应跨期下降,据此推测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有助于缓解由非竞争市场带来的就业机会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及其地区差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主要利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水平的测度指标,同时,采用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作为基尼系数的补充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区、市)间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和地区差异。研究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严重,目前,基尼系数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农村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在各省(市、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小玄 《中国改革》2007,(11):18-21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制度怪圈,即现有的不公平交易机制造成了收入的不合理流向和垄断高额收益的结果,同时,又不得不依赖政府及其垄断部门从其不合理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4.
5.
张春安 《中国改革》2003,(12):40-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分配不平等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附近(0.45左右)。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在2002年就指出,早在2000年中国的基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否受益并相关结论贫困变动由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贫困变动的增长再分配分解,考察1997—2003年间如上两个因素村贫困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进而分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穷人是算和比较基尼系数,考察在此期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得出对农测。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新业态,大幅改善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能够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优化收入分配。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设计完整的检验策略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但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这一结论在分区域、分经济发展水平的检验中均成立,但缓解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发挥得更充分。第三,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便利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农村居民能够充分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比城镇居民更高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既取决于社会平等状况、人文水平,又取决于经济结构。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政治、人文、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和农业脱节、金融发展滞后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建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者任何一个发生变动都会使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现阶段,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影响,进而间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学文  刘浩  刘璨 《农村经济》2017,(12):22-29
本文利用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区的1277个样本农户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测度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我们的经验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增加了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增加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总体上,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先升后降态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呈现出时空差异。在以后出台相关改革措施时,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安培培 《山西农经》2024,(4):1-6+11
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特征;数字经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数字红利”效应。进一步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数字经济的交互项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步伐,推动数字技术的多层次应用,形成数字经济与传统金融业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财政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不舍理、工业和农业脱节、金融发展滞后和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建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造成收入增长与健康变化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微观层面还未得出一致结论并缺乏进一步的机制讨论。本文采用客观和主观个体相对剥夺来衡量个体收入不平等,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从心理途径、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凝聚三方面分析并验证收入相对剥夺对健康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客观个体相对剥夺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主观相对剥夺程度越高还会损害身体健康,采取工具变量控制双向因果关系后的结果仍然稳健。同时,上述影响在男性、中老年组、非农工作者以及在低收入、高收入的群体中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剥夺的拉大主要通过增加个体负面情绪、降低其对医疗资源的可得性以及降低社会凝聚力三种路径损害个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前提下,各收入阶层享有的教育机会并不平等,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教育机会不公和收入差距之间的恶性循环。本对各收入阶层的教育机会和其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缩小收入差距关键在于使能力相同的个体获得相同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测度,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为分析具体影响情况,还分别使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总体呈现出"正U型"结构。为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要制定有效方案,推动金融科技发挥普惠性缓解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2013)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回归方法(RIF)探究了农户创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创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采用多种不平等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拓展回归模型弱化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机会型创业会显著加剧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而生存型创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显著。(3)创业能缩小农户间经营性收入不平等,但会显著扩大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影响不大。(4)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创业对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效应越明显。本文的结论不仅为解释中国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还为国家制定相关创业鼓励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经济严重失衡的重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再分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的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88-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省级面板数据,应用方差分解技术,将农民区域收入不平等分解为各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研究发现,对农民区域收入不平等扩大贡献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土地,因此,政府要平抑日益加剧的农村区域收不平等,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入手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