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启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已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土风情、便利的道路交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等发展基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然面临着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对外宣传营销不足的挑战,只有构建管理体系、创新产品和项目、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才能在新阶段推进和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全省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工作座谈会昨日在昆明召开。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指出,要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云南旅游小镇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老国际铁路通道(以下简称中老铁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老经济地理,加强了中老贸易之间的联系。中老铁路建成后必然成为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阐述了中老铁路与物流发展概况,分析了中老铁路对于建设东南亚走廊经济带的意义。中老铁路建成后,将会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两国间的经济密度,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与老挝及相关国家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白西 《山西农经》2022,(10):51-53
旅游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农副产品销售等农业经济相关项目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和农业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鉴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各种生产要素缺乏,且当地政府未能对农业经济各项目进行规范指导和统筹规划,导致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分析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规模化经营,科学引导、增加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注重农业相关品牌打造等多个方面,加速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总体步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南省各州市2003~2012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测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了云南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测算G值和Z值,分析各州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性;测算区位熵,比较分析各州市的旅游产业优势度,提出分区开展旅游业一体化建设、合作构建旅游产业网络体系、多维创新推进旅游业模块化发展,以促进云南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大背景下,以泛亚铁路的修建对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其修建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提升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与营运环境水平等;其次,有助于开发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新兴市场,加强产能合作,加深经济合作层次;最后,增加中国西...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并把实施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作为新阶段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美丽新农村,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总结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加强法规建设及财政扶持,提供科技服务支撑,推进产品开发与整合营销,创造和谐社区环境,实现整体效益最优.结合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我国发展农业旅游的建议是,发挥产业协同效应,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兼顾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民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以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历程,讨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0.
任耘 《农业经济》2018,(2):22-24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发展优势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乡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典型,同时,城镇化发展又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关系为主要研究脉络,分析了二者相互关系,并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我国乡村旅游需要在人文环境、生态理念、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政府部门协同等方面完善互动机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皂河:全新打造文化名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的旅游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皂河镇作为宿迁旅游板块的龙头,如何顺时应势,把握机遇,抢占先机,扩大影响,真正把皂河打造成为全国历史旅游文化名镇,为全市创建省级优秀旅游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黑龙江省鸡西市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促进鸡西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肃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本文针对鸡西市旅游产业现存的主要问题,对铁路交通环境改善、旅游宣传推介、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创建肃慎旅游文化特色品牌、旅游服务管理和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际铁路的建设为两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根据调查郑州到开封交通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对两地的旅游业带来重要的影响。而郑开城际铁路的开通不仅带动了沿线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对两地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区域之间同城化,以及资源的整合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用相关数据分析郑开城际铁路建设的必要性,总结出对沿线各旅游景区的影响,并为郑州、开封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谢建宏 《农业经济》2022,(6):138-140
本文根据游客偏好理论和乡村红色旅游基本概况,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产品发展的意义,目前乡村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存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同质化、参与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红色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因此,乡村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需要产业融合区域合作、完善基础设施、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为乡村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艳 《农业经济》2022,(6):143-144
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和生态旅游资源,各地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为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旅游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不足,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发展模式,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突破旅游产品开发的不足,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美国城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服务、娱乐购物业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针对四川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发挥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形成促销合力等。为四川发展城市旅游提供借鉴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对四川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优质乡村旅游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基于游客视角,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辽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全域优质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优质核心产品、确保优质服务供给等路径选择,旨在加快辽宁优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市场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政策支撑力度强,旅游模式日渐丰富,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低、内生动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全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出发,通过提高乡村旅游要素供给水平、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体系等措施,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及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了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7点对策,即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坚持乡土特色、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新污染面源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20.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科学产品开发模式对于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低碳、循环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开发得是否合适最终要靠市场来衡量和检验,文章尝试基于市场导向的研究视角,寻求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最终提出了休闲农业旅游产品M-FARIC三大层面开发模式。该模式设计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产品开发思维过程和逻辑程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明确市场定位、策划园区特色、原真展示特色、设计游憩产品、包装整体旅游体验、组合连贯旅游活动等6个步骤,依次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的设计与开发。该研究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洛阳中国银杏嘉年华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模式的实际运用方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产品开发优化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最后总结了该模式在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和制定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