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工业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主要以密集粗放生产方式进行的生产活动,使各地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带来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冰川融化、全球植被和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政府、社会以及群众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各国学者发表的各项研究也提出将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成本与传统会计结合起来,推动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与社会经济高效发展良性互动。本文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分析我国高耗能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原因,为我国高耗能企业碳会计信息高质量披露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期货交易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碳产品仅限于碳排放配额、自愿减排量等碳现货,由碳期货带来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功能也让渡给了国外投资者。因此,分析北京环境交易所的产品类型以及所存在问题,可为我国借鉴欧洲碳期货市场的构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从而设计符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碳期货产品,丰富国内碳产品类型,进一步活跃市场,满足不同需要,降低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已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国外文献,来说明国际贸易情况下碳排放的计算,主要集中在隐含碳和碳关税的实证分析方面。以此为基础,分别叙述国外学者在隐含碳和碳关税计算上提出的几种不同的实证分析方法。最后指出,由于没有统一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这将会给国际贸易下碳关税的实行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尤以碳排放问题突出。本文对碳会计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分析现阶段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会使中国煤炭行业迎接新一轮的转型,会计学界也开始逐渐关注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本文对污染较为严重的煤炭行业进行研究,分析煤炭行业目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从企业、国家和外部环境审计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国愈发关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双碳”战略前后中国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对比,梳理了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环保责任和环保投资四个方面环境信息披露的差异及不足,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实施成果,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中国上市企业在“双碳”战略实施后更好地履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碳信息披露也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争议较大。已有研究从碳信息披露和企业价值关系的角度探讨此问题。多数研究认为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有提升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不显著,反而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为碳信息披露的改进提供极有价值的线索,但仍存在碳信息披露衡量指标主观性强、企业披露质量不高及缺乏统一披露标准和制度性法规等问题。因此,为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价值,本文就未来碳信息披露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减排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聚焦于制造业,从碳会计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当前碳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找出目前碳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碳会计核算体系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碳标签制度,一旦这些国家做出强制性技术要求,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碳标签将成为新的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农产品出口商品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特征,未来农产品出口更容易遭遇低碳壁垒。政府部门应创造制度环境,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碳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优先对出口产品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实施碳税法;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加快开发新兴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0.
碳信息披露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碳信息披露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双碳”背景下,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碳审计工作,实现对碳排放的管控和优化。本文从实施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出发,探讨“双碳”背景下企业开展碳审计的意义,然后提出企业碳审计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确认适用的碳交易机制、确定碳交易责任和流程、进行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以及做好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等。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载体,传统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逻辑无法摆脱资源利用的“杰文斯悖论”,亦无法有效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实施。文章系统分析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因,提出应紧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发展范式转型契机,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从重塑国土空间价值位序、发挥空间规划统领作用、优化“三生”空间格局、加强碳汇空间用途管制、强化科学认知基础等方面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运企业承担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外贸货运的运输,航运企业也是高耗能企业,给部分港口和国家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航运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当前航运企业绿色生产的阻力,提出企业制定绿色生产战略和意识、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船舶设施设备的绿色化、与托运人的绿色生产合作、培养航运物流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企业进行碳资产会计处理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研究制定碳资产会计处理准则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晋控电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碳资产会计框架分析体系,分析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经济》2020,(2):51-53,88
发达国家以保护全球环境为名提出了有关碳关税的政策,但是结合碳关税的相关政策内容来看,其动机是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以便保证自身高能耗产品在国际的地位。我国身为纸制品出口贸易大国,一旦实行碳关税政策,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碳关税对中国纸制品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睿 《绿色财会》2023,(10):19-24
“双碳”目标提出后,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降低碳排放,加强碳管理,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相关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搜集近六年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现状并分析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对相应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过“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双大战略的实施,海南工业出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考量能源、原材料、环境政策等对高耗能行业的影响,须高度关注高耗能行业发展风险,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动高耗能行业合理健康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丁妍 《绿色财会》2023,(10):10-13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改善环境问题,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化工行业作为安徽省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行业之一,也是国家规定的16类重污染行业之一,对于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文章收集安徽省化工业上市公司2019—2021年对外披露的报告,从披露整体情况、披露方式、披露内容等方面探究了安徽省化工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秀丽 《山西农经》2023,(3):130-132
双碳战略目标是我国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关于双碳战略实施如何对林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林业经济转型发展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林业经济是指以灌木、乔木和果树等自然森林资源作为经济产品的经济模式,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逐步开展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我国以原料木材加工和木材附属产品市场交易为主的传统林业工业产业模式弊端日益显现。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开展现状和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激发林业经济动力,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经济危机迅速扩散。如何在这样脆弱的世界经济之下走出属于自己的经济发展新路,成为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低碳经济给出了答案,其作为新经济模式和我国提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更有开放、共享属性,值得推广。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中低碳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给财务人员带来挑战。这是因为相较低碳经济来说,碳会计发展落后,一些现存的问题对该类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故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本研究对碳会计内涵背景予以介绍,并结合国外该类会计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该类会计提供一些必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