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从融合基础、路径、模式等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及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2004-2014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耦合协调系统,以河南省18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较为失衡,区域差异性较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发展较为均衡,但两个系统整体水平不高。(2)在时序特征上,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表现不同,开封等城市的耦合度明显降低,且到2020年时仍有三个城市的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等级相差较大。(3)在空间特征上,耦合度等级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现象,而协调度等级分布为中间高,四周低,并且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城市的协调度有向轻度失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与互动性。要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对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有正确认知。以耦合协调度模型为基础,测算了四川省2004—2016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四川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保持着上升趋势,从勉强协调逐步发展到了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骏  王改芹 《水利经济》2019,37(2):26-30
采用沿海地区11个省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从行政化规制和市场化规制角度,检验环境规制对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行政化环境规制比市场化环境规制强度大,而市场化环境规制推动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比行政化环境规制更显著;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的交互项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都产生了阻碍作用,其中行政化环境规制倒逼技术创新效果更佳,市场化环境规制与外商投资交互效果更好。产业规模抑制了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贸易水平和投资规模对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显著。由此,沿海地区应合理配置环境规制工具,更加重视市场化环境规制工具,加大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优化引入外资项目,缩减落后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需求对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锋  马寅涵 《水利经济》2022,(6):24-32+102-103
为探究我国水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协调关系,基于PSR模型和耦合协调理论,结合莫兰指数和GIS对耦合协调结果进行时空分析和刻画,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高质量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呈缩小态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大多数地区将达到中级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空间上存在显著自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整体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递减的放射状分布,且近年来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地区形成由外向内片区集聚扩张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和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均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水资源禀赋的提升同样对本地区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对邻近地区的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研究田园综合体系统与乡村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准确评估成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更好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构建了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之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以来(2012—2017年)其发展与乡村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两个系统间存在着耦合交互关系。2012—2017年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极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 2012—2013年处于失调阶段; 2013—2015年处于拮抗阶段; 2016—2017年为协调阶段。2017年成都市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发展水平均较高,但耦合协调等级较低。[结论]系统自身发展水平高,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不一定高。因此,唯有加强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发展间的协调关系,才能使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处于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田园综合体对乡村发展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以来,我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通过对绿色技术创新定义、环境规制内涵及分类等的归纳,从多个角度探讨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的微观行为,最后分别梳理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构建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发展水平及系统内部耦合协调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文章将农村发展纳入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中,然后基于2015—2021年内蒙古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同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农业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结果 (1)2015—2021年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子系统变化波动性较大,其中的上升因素主要源于资源环境和农村发展两子系统;绿色生产和资源利用两子系统波动性较大。从区域发展特征来看,蒙中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增长趋势稳定;蒙西增长趋势不明显;蒙东发展水平最低,波动性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大。各盟市中以乌海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农业绿色发展较好,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发展水平较差。(2)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包头市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最好,其次是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协调度最差;从提升速度来看,呼伦贝尔市耦合协调度增长最快,其次是赤峰市和兴安盟,巴彦淖尔市提升最慢。结论 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性较大,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逐年拉大,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发展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文明城市、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宁波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其综合得分,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宁波市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C徘徊在0.415 5~0.5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2)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从2006年的0.315 2上升到2015年的0.661 6,呈现出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不断优化的趋势;(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为两阶段,即2006—2010年属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和2011—2015年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滞后型。据此建议构建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宁波,着力打造天蓝山青水美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1.
如今绿色物流发展成为热门研究,本文在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以湖州市为例,分别构建物流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并利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赋权,构建物流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分别计算2013~2017年湖州市物流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及二者耦合度,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根据计算结果显示,湖州市物流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与生态综合发展指数的波动较大,且二者发展不协调。耦合度水平呈波动趋势,耦合度水平高。物流与生态的偶和协调度发展趋势总体平稳,有轻微波动,虽然保持耦合协调,但协调程度不高,大多处于初级协调。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缓慢上升。根据二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物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物流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6—2018年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内在耦合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通过将耦合关系与林下经济发展相对优先度相结合,耦合关系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2006—2009年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林下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2010—2012年耦合协调度由勉强耦合阶段转变为濒临失调阶段,林下经济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2013—2018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耦合阶段,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同步协调发展。因此,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确立生态优先原则、坚持特色发展、提高科技水平、合理开发林下经济产业的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04-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渔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规制细分为命令型环境规制、市场型环境规制与自然型环境规制三种类型,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综合考察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对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单独以及协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渔业碳排放效率值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就时间演变趋势而言,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渔业碳排放效率均呈逐渐提高的态势。(2)面板回归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够与三种环境规制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促进渔业碳排放效率提升。(3)面板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将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时,技术创新对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的互动协调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形成了“东高西低”,以上海市、重庆市为“核心”的集聚状态;2010—2020年上、中、下游的耦合协调度重心呈现向南、向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不同流域的集聚性也有所不同;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非平稳性与异质性,其中外资依存度、技术创新、居民教育程度和水资源拥有量是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四川省1997~2014年农业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农村面源污染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得出化肥、农用薄膜和农药的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总值符合EKC曲线的拟合结果,并得出农业面源污染2011~2012年间达到拐点,说明四川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已经进入新阶段,但仍未形成面源污染与农业发展的脱钩关系。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择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制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于协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有充足提升空间;(2)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空间分化特征,主要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态势,但差距在不断缩小;(3)经济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为正向影响,自然因素在西部以负向影响为主,中部东部以正向影响为主,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生了以负向影响为主到以正向影响为主的转变。研究结论: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经济、自然、社会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判中原城市群城市化发展中产业非农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非农化等多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与时空演变特征,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基于2006—2016年研究时段,评价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沟壑协调性。[结果](1)从时序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和土地非农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总体下降、过程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7、053和055,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从空间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耦合协调性空间格局经历了由环形到“T”字型再逐渐形成“三点”式的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明显。[结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应强化城市协同发展,增强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是未来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构建区域经济—煤炭产业—生态环境系统(ECE系统)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1995年~2011年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程,系统由无序向有序发展。产业结构、环保政策、能源建设、人口规模和技术进步均对新疆EC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是人口规模能源建设技术进步环保政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谈飞  史玉莹 《水利经济》2019,37(3):8-12
在构建江苏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秩和比法(RSR)分别对江苏省2002—2017年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档,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发现,在该时间段内:江苏省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而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江苏省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逐步转型升级为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