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兴乡村是建设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建成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处于数字乡村发展初级阶段,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或者发展模式,并且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发展程度也是参差不齐。黑龙江省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建成七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文章对于黑龙江省的数字乡村政策和发展现状从数字政务建设、数字农业建设、数字农村建设、数字经济建设的角度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针对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数字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冀子萱 《山西农经》2023,(6):186-188+192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工作。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都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下农业价值链的完善。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下,农业价值链作为农业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领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从农业发展的研究背景和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和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价值链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针对性策略,确保我国农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付婷婷 《山西农经》2024,(2):150-152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农村智能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因此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实施大数据战略要求。[方法]文章认为数字农业是实现这两大战略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数字农业将沿着数字技术产业化和农业产业数字化两条主线发展。[结果]数字技术产业化是用信息把小农户和大市场连接起来、用网络把乡村和城市连接起来开展全产业链条的信息服务,将形成市场主导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产业数字化是把农业全过程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的空间应变能力和生产要素的匹配使用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方式发展,将形成政府推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两条主线融合到现代农业当中,必然形成数字农业经济体系,成为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成为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该文认为数字农业或者现代农业是必须同时包含数字和土地这两个核心要素的产业体系,论证了数字技术和现代农业的辩证关系。根据国内外实践和经验总结,初步提出了我国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河南省由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河南省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实际,从推进数字农业新基建、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相互融合、整合农业数据资源3个方面提出提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凤鸣 《新疆农垦经济》2023,(10):F0002-F0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河北省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要认识到,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不只关系到河北省自身经济发展,对于京津冀协同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业产业现代化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河北省如何进行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强国思想的重要论断,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要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方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通过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教训、现实矛盾、中外经验以及强国要求等战略思想,系统分析了战略判断、战略重点、战略评估等战略要素。[结果]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粮食强农民收入必须高,农民收入高必须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为保障。[结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好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速农业发展方式向精准农业方式以及数字农业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当前要做好5方面工作:做好"两区"划建管工作,让各地政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的规模效益;以五大振兴和"七个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总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向数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数字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普及,作为数字经济的分支数字农业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的转变。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数字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文探讨了黑龙江省在发展数字农业中的一些硬件优势,同时也分析了客观存在的若干软件劣势,通过本文分析,以期提升黑龙江省农业数字化附加值,建设有利的数字化环境,避免“数字鸿沟”,让龙江的农民兄弟平等的享受到数字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9.
数字农业发展契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要求,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桎梏,数字经济潜力未完全释放,无法发挥数字农业规模收益与经济效益。对此,应加强数字农业协同发展顶层设计,长远谋划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实现数字农业集成式发展,并建立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培育现代化新农人。  相似文献   

10.
要在乡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乡村人才的参与和实践。目前,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乡村人才匮乏,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能力亟待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政策不完善,难以留住人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为农村地区保障人才供应,促进乡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推动农业主体升级,实行教育培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防止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具有“低门槛”和“时空穿透力”的数字金融是否可以克服传统金融服务的“痛点”与“堵点”,对农村“基要性变革”提供重要支持,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法 文章运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和“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对数字金融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及机理分析;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 (1)总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普惠”属性中的覆盖广度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农村数字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阻碍了信息技术属性作用的发挥。(2)作用的基本机制在于普惠金融降低了“金融排斥”,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3)过程中存在着异质性,对东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作用效果更强,支付和信贷业务的作用相对于其他业务效果更明显。结论 应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双创”积极性等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月 《山西农经》2022,(4):136-13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广泛渗透,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农业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带动人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吉林省高度响应国家在数字农业建设方面的政策号召,提出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农业建设,以数字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文章阐述了“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分析了吉林省“数字密码”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早 《山西农经》2022,(1):113-115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但由于农村面广、人多、基础薄弱,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河南省应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乡村建设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晓春 《山西农经》2022,(7):163-165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则在山区与半山区。文章通过对蛟河市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从人、地、钱、科技与市场这5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的建议,从而使蛟河市的农业现代化得以加速实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牢牢抓住建设智慧农业的时代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信息化进入到大数据发展的新阶段,并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了历史性交汇。通过界定智慧农业及相关重要概念,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各领域的创新应用。方法 文章对建设智慧农业的技术演进、现实需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将文献、统计数据、调研案例分析结果相结合,提出智慧农业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结果 建设智慧农业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乡村振兴的应势而为,数字技术正在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让“知天而作”的智慧农业逐步变为现实。结论 要着力建设数据资源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探索应用场景,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聚焦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抓好试点示范,支撑中国走出一条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大规模大机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经济正在兴起,引起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农稳社稷,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线。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这种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相结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数字技术激发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数字经济将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繁 《农业经济》2022,(6):40-43
我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未来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紧平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压力加大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高效发展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正在与农业农村不断融合,传统农业焕发着新的生机。目前,鹤壁市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推动鹤壁市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窦微 《农业经济》2023,(5):25-26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引也是关键内容,尤其在数字技术向农业领域加速渗透的当下,更需结合中国实际,按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并借鉴全球经验,驱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跨越,通过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和乡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