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已实施多项水产业促进措施,以减轻渔业和渔民的收入损失,其中《水产品贸易援助项目》对水产品出口进行直接援助补贴。中美互相加征关税背景下,美国提高或降低补贴标准将对中美水产品贸易产生哪些影响?本文设置了三种不同的贸易政策情景,运用GTAP模型剖析不同情景下中美水产品贸易变动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加征关税会对中美水产品产量影响较小;对中美水产品贸易产生抑制作用,并给双方的社会福利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美国的社会福利下降程度高于中国。加征关税情景下,美国会增加对其他市场的水产品出口,贸易转移效应明显;而中国水产品出口保持贸易顺差态势。如果美国以高标准补贴水产品出口,将提升美国水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水产品将对中国水产品产生替代影响。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发展援助中肩负建构粮农全球治理机制、赈灾减贫的使命。中国与之传统合作模式主要是作为单纯的受援国接受援助,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积极向援助国转变,与之合作的方式也随之转型,中国开始为国际援助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走向多元合作、广域合作和精准合作。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叠加虫灾、干旱等因素,全球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冲击,严重饥饿人口大幅上升。我国农业对外援助以改善受援国人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宗旨,在过去60多年中,为受援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技术、资金、设施设备支撑。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发达国家对国际发展合作的投入水平和影响力都在下降,我国应把握机遇,立足自身实际,保持并扩大农业对外援助规模,提升援外层次和效果,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提高对外援助有效性。然而,对外援助各参与方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受援国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援助国不完善的组织激励制度阻碍援助资源的有效分配,带来较高的援助成本。区块链技术集成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在对外援助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需要抓住机遇,加强对外援助领域区块链技术的资源投入力度,增强中国在对外援助中的数字化优势。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3—2014年中国省际年度数据,采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的影响为正,而中部地区为负。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因素的门槛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技术吸收与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分别测定了引发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门槛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支出共同作用下,资本技术构成变动及其驱动效应分解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省界贫困县与非省界贫困县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资本技术构成的质量型产出增长效应在非贫困县、贫困县全样本以及省界贫困县中都是显著的,产出抑制效应则在非贫困县和省界贫困县中都显著存在。第二,非省界贫困县既没有非贫困县所具备的市场机制优势也没有省界贫困县扶贫政策方面的政策红利优势,其资本技术构成无法体现出质量型产出增长效应,主要表现出水平型产出增长效应。第三,省界贫困县的政府财政支出不仅会通过挤出效应抑制该地区经济增长,而且会通过与资本技术构成水平型增长效应的交叉作用为“僻壤”省界贫困县注入增长动力。非省界贫困县政府财政支出则可以显著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又会因其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产出抑制效应阻碍该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周明天  徐彬 《山西农经》2022,(4):109-111+151
基于中国2003—2016年2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低碳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经济增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低碳试点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等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白洁 《农业经济》2014,(3):100-101
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为单向因果关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05-2013年全国31个省份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和协整检验,检验城镇化是否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和区域性差异。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来0.3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并且两者之间的均衡存在短期的波动抑制作用;进一步从区域差异上来看,城镇化水平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呈现从西部、东部、中部、东北依次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城镇化中介视角,以2001~2020年中国29个省份为样本考察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效应来看,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地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促进作用强度与经济增长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4.26%,即城镇化是经济增长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和普及。关于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何种影响机制,对分析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普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格外重要。文章基于2005-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两者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中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这种效应却由正转负。基于此,文章提出在中国普惠金融不断发展的同时应该关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并促进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与公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生产四个子系统构造了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并基于对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农户抽样调查结果,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各指标在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中的权重,实际测算了1994~2008年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文化和医疗保障对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影响最大,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围绕农业总产值上下波动,并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趋势检验表明,该福利指数能较好衡量中国农村社会的福利水平,可为政府投资决策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性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各形态对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经济增长、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及各形态存在空间关联性;(2)耕地空间位置相邻性导致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还产生了影响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即本县域农业经济增长1%,相邻县域农业经济将会增长0.28%;(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高于隐性转型各形态,显性转型中耕地数量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分别占到总效应的96.47%、34.97%。研究结论:应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县域间耕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非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本文采用指数方法,从经济增长中直接分离出劳动力转移效应,对中国1953年以来各时期各年度的劳动力转移效应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197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1971~1978年、1984~1988年、1991~1997年、2003~2008年和2009~2015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7%以上,并且未来10年仍有较大潜力,2025年后将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中国极具传统与规模优势的产品,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在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中地位日益凸显,对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展开研究已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研究的一个重点,而如何把握中国茶叶出口东盟的增长因素则成为此项研究的一个难点。文章在分析中国对东盟茶叶出口贸易增长、市场结构及产品结构现状基础上,运用CMS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增长因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结构效应及其细分下的增长效应、市场效应、商品效应对出口增长起正向带动作用,结构交互效应则起阻碍作用,其中结构效应、增长效应、市场效应为主要影响因素;竞争效应及其细分下的整体竞争效应和具体竞争效应对出口增长带动作用愈减,且具体竞争效应近阶段起阻碍作用,其中整体竞争效应是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各类茶叶产品在东盟市场均具有竞争力,其中绿茶竞争力水平有所降低,红茶基本保持,茶制品逐步提升;二阶效应在其细分的纯二阶效应和动态二阶效应共同作用下对出口的增长由阻碍作用转变为正向带动作用,纯二阶效应在各阶段起正向带动作用,动态二阶效应不断提升,在近阶段起正向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在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首次采用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对SVAR模型进行识别,并利用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考察了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新疆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FDI的吸收,从而推动新疆经济的增长,且这种溢出效应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单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当努力推进新疆金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作为FDI技术外溢效应推动器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转移效应明显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新经济增长及新经济地理理论,选取2009-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为样本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问题。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他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根据以上结论探讨促进一带一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剔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选取201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在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所起到的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在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营商环境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长三角区域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