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入手,实证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状,明确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特征;分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征,总结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经验,从中得到一定启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重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指标综合评价城市化发展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本文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地区14个城市群面板数据进行计算,使用耦合协调度分析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手段,以实现"绿色崛起"可持续增长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正有序展开。在优化京津冀人才培养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是调整京津冀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优化京津冀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是京津冀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为了适应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趋势和京津冀金融服务外包业新的人才需求,探究京津冀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优化京津冀人才培养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是调整京津冀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而金融服务外包人才担负着助力河北省打好"四大攻坚战"的重任,对于京津冀金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分析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下,如何减少碳排放是京津冀地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10—2019年各指标数据,借助扩展STIRPAT模型建立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数量、GDP、城镇化率、能源价格、FDI均会导致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增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未能有效减少地区碳排放量。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就京津冀地区如何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提出相关建议,为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投入角度测算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为打破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空间效应时的局限性,选择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考虑不够;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结构合理化更能够改善生态效率;技术进步、环境规...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主体角度构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并提出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质为产业布局协调重置,是生产资料在区域间的再优化与再分配,最终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内人才一体化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布局相结合出发,分析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持久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也逐步取得成效。但目前京津冀地区跨界生态环境问题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为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应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有必要通过加强跨界府际合作等手段,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晰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京津冀13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1)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均值由0.45增长至0.88,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缩小趋势。(2)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由“低值区集中连片,高值区分散”的格局向“高值区集中连片”的布局过渡的趋势,且相异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3)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畜牧业碳排放强度分别为当地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与抑制因素,城镇化水平和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能改善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值。饲料用量、畜牧业技术进步、畜牧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阻碍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政策对其的驱动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畜牧业产业结构对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逐步显著加强。结论 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畜牧业低碳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所组成的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指导,在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协同发展准则指导下,构建由13个末级指标构成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京津冀城市群实际数据进行研究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呈非线性螺旋式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上,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重心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当前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程度较低,未来有关方面应进一步凸显京津两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促进京津冀协同高效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保定是京津冀都市圈中的重要城市之一,因其位于首都北京的南大门,且与京津两市共同构成京津保"金三角",属于京津冀都市圈的紧密层,因而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保定应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优势,从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对接京津"的发展战略,实现保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京津翼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下的潜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分析协同发展框架下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结果]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开发潜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北京与天津发展潜力显著大于河北主要市区,而河北地区休闲农业本身也呈现东部地区发展潜力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小的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论]京津冀休闲农业在协同发展框架下整体水平较高,受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优势显著,围绕京津冀休闲农业已经展开了多种活动和项目,但同时面临着区域不平衡问题;应积极根据政策引导基础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全面发展机制,延伸京津冀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以充分开发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针对解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如何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克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紧紧把握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消除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外部威胁,提出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增强河北省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竞争优势的竞争力培育举措,为河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此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亦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故而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首先需实现三地经济协同发展,而这与金融手段的支持作用息息相关。目前来看,京津冀区域实际整体实力依旧稍逊我国超级城市群中的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金融支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研究金融领域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为金融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优化金融人才差异化教育机制,确保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教育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契合,以实现高职院校金融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生态现状,之后总结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秦皇岛发展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秦皇岛的发展定位与发展路径的问题是本论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