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消费者的隐性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指出目前广泛采纳的消费者导向战略的缺陷开始,提出了研究隐性需要的意义。对消费者的隐性需要这个现阶段尚未有充分论述的领域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研究隐性需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5)
消费者需求成为企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采用Kano模型,以消费者需求理论为基础,对绿色食品消费者需求要素进行识别,通过整合Kano模型与IPA分析法,并利用优先权指数,对需求要素策略归属及优先权指数进行判定。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质量认证标志、价格、包装规格及材料、政府监管态度和线上销售等需求因素需要重点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唐毅南  陈平 《经济学》2009,(2):1013-1028
时尚品消费是社会心理的典型现象,其需求变化的特点是跃变而非渐变。本文用人际相互作用下的“社会人”理性构造动态优化模型,来理解S形需求曲线的起源(Becker 1991)。时尚市场的特点是开放型的“进入或退出”机制。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概率取决于社会风潮的吸引和过度拥挤的厌恶之间的竞争制衡。由此得出的S形曲线的不连续性导致需求的跃变。当社会相互影响强度变弱时,S形需求曲线中不稳定的正斜率部分会退化消失,成为近于单调向下的直线。  相似文献   

4.
时尚品消费是社会心理的典型现象,其需求变化的特点是跃变而非渐变。本文用人际相互作用下的"社会人"理性构造动态优化模型,来理解S形需求曲线的起源(Becker1991)。时尚市场的特点是开放型的"进入或退出"机制。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概率取决于社会风潮的吸引和过度拥挤的厌恶之间的竞争制衡。由此得出的S形曲线的不连续性导致需求的跃变。当社会相互影响强度变弱时,S形需求曲线中不稳定的正斜率部分会退化消失,成为近于单调向下的直线。  相似文献   

5.
基于顾客需求的隐性营销模式及适应性边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性营销是针对顾客的隐性需求层次,侧重于提升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和顾客的心理满足,进而促使其自主地改善其购买决策行为.但是,对于不同的产品层次和产品利益,隐性营销模式有其适用的边界,并且依条件的不同,隐性营销与显性营销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企业应对此做出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企业应根据各类市场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教育策略。本文结合消费者需求特点和信息搜寻两个维度,指出产品市场可分为易识实用产品市场、难识实用产品市场、易识享乐产品市场、难识享乐产品市场和未被考虑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而产业振兴离不开乡镇企业和各大经济组织。基于此,提出从挖掘消费者隐性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社交媒体现代化技术为载体中心,利用社交媒体载体进行信息挖掘和信息输出,构建一条具体的乡镇企业和经济组织进行产品创新的路径,发挥产业经营主体的优势,从而推动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消费品,作为消费者会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好坏,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寻找自己喜好的商品,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社交商务已成为用户获取和分享有关产品、品牌和服务信息的主要平台。社交商务下,购物分享不仅为用户购物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文章研究分析了社交购物分享平台的三个特征:内容可用性、感知相似性、成员互动性,以SOR理论模型为基础,以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为中介变量,探索购物分享特征对用户隐性需求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物分享的特征显著影响了用户的隐性需求,并且信息认知与价值感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结合研究结果,对社交平台的运营管理提出了建议,为管理者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消费人群的增加,消费者购买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文章分析了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阐述了影响网络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而提出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关键用户识别与产品知识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化商务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消费者网络对产品扩散的重要性,消费者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成为营销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社会网络节点评价方法考虑了网络的局部拓扑结构,忽略了节点间的相互影响,PageRank考虑了来自邻居的影响力但忽视了节点间本身的重要性。提出了将社会网络中心性与PageRank方法相结合的消费者网络节点价值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基于现实数据构建了消费者网络,通过相似性算法对评价算法进行了讨论,运用SIS模型研究了不同节点的产品知识扩散效果,发现网络节点重要性与产品知识扩散显著相关,WCR算法优于传统中心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对产业集群组织特性的再认识,分析了产业集群与网络组织的相互关系,指出产业集群中的核心组织类型是应对需求冲击的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并通过对需求冲击的分析,重新划分了产业集群的类型,提出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新思路,从而解决了经典公司治理理论对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丽英  王静 《现代财经》2007,27(6):64-67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的政绩、寻租、效率以及需求导向进行分析,并利用修正的鲍莫尔模型,可为分析居民需求弹性对基础设施投资倾向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的理论框架。结合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证分析,从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方面,探讨基础设施需求弹性反映出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创意人才及其需求偏好进行界定和分析,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博弈论的理论,从创意人才的需求偏好出发,引入心理契约与博弈模型,构建并分析了创意人才激励的组合模型和过程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从创意人才成长阶段、内在需求、外在动力和环境氛围等不同视角提出激励对策,以期为完善组织创意人才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12个省(市)3051户农户家庭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年龄与信贷需求之间成倒U型关系;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受教育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需求;农户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负担率以及是否购买养老保险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农户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也会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影响,以兼业农户为参照,纯农业农户对信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农业农户对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国技术合作创新成为各国实现技术突破与引领的战略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模型,以33023项专利为基础,探讨2006—201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技术发展萌芽期到成长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的国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整体合作网络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美国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的集线器和枢纽,以美国、德国为首的传统科技强国在网络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块模型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模式以核心国为中心,由核心国和强半边缘国主导。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正向影响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中的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得不显著。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驱动因素存在发展阶段、区域以及不同政策强度组合的“三维”异质性特征。各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合作,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政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与突破,推动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学习理论、棘轮效应理论、风险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对品牌延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层面进一步阐述了品牌延伸实现了消费者对品牌原有产品的信任和忠诚向品牌延伸产品的低成本转移这一近乎公认却又缺乏细致分析的观点,为品牌延伸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玉斌 《现代财经》2008,28(5):41-46
相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管理人力资本,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本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高技能人才作为技能人才的佼佼者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短缺现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分析,首先在人力资本文献回顾基础上分析了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类型,梳理了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成渝经济圈R&D空间溢出网络结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圈R&D分布的地缘邻近性显著,南北贯线的地缘邻近性明显强于东西贯线的空间相似性;区域R&D空间溢出的网络结构具有“主核-多中心”特点,“强链”和 “弱链”区域分异明显;区域内R&D空间溢出的出度和入度两极分化严重,区域间R&D空间溢出不完全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势差所带来的方向性;整体来看,区域内R&D空间溢出四大凝聚子群基本契合区域经济整合的边界分异。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为强韧性核心再向以“沪宁苏杭”为强韧性核心形态转变;②网络结构类型相对稳定,三元结构中以核心节点散射联系的网络结构为主,四元结构中以散射联系及三元结构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为主,随时间演进,整体网络结构韧性表现为曲折提升趋势;③创新网络群落逐渐减少,聚集指数持续上升,长三角创新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增强;④创新合作互惠性及交互性逐渐成为创新网络韧性强化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及对外开放的驱动作用也较为显著,而创新网络韧性与信息距离网络存在强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