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香港的中小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展概况香港由于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缺乏自然资源,无法大力发展大型和巨型企业,因此它的企业结构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据统计,香港中小企业超过29万家,占本港机构总数98%以上,为139万多人(约占工作人口的六成)提供了就业机会。由于香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制造业,因此笔者仅从制造业来进行分析。据调查,香港制造业的产值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2%,聘用人数约占就业人口的35%。无论从产值、就业或出口等方面来看,制造业都居重要的位置。因此,制造业的兴衰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在50年代初期,当时香…  相似文献   

2.
陈非 《沪港经济》2012,(5):44-45
全球经济形势尚不乐观,欧债危机影响犹存,香港面临着经济通胀和下行的双重压力。春节过后,港府推出多项优惠政策支援企业,尤其是占香港企业大多数、聘用超过120万名员工的中小企业。如何协助他们渡过难关,减少失业率,看来已成为港府今年的头号大事。  相似文献   

3.
香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香港华闽公司许卓松制造业曾在香港的经济发展中辉煌十载,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至八十年代初,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制造业大举北迁内地,从此风光不在,但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重大作用,并仍是香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11,(11):51-51
南京高新区与香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日前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打造香港中小科技创新企业的集聚区。 目前,香港中小企业大约有30万家,约占全港企业总数的98%,雇佣的员工约占全港就业人口的60%。香港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00年,本着提供支点,强化企业,促进中港和国际商业信息交流,以掌握最佳商机为服务宗旨,多次组织香港企业进行投资贸易考察、商务洽谈、教育培训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香港制造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战后香港制造业由于高速发展,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七十年代中期,香港当地生产总值中,制造业约占三分之一左右。金融业的崛起使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制造业所占比重因此而相应降到1981年的26%,但是制造业仍不失为香港最大的经济部门,其重要性并未受到影响。这种重要性表现在,它为90多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一数字占全港就业总数的36.5%;制成品的出口赚取了大笔外汇收入,1981年港产品出口收入高达797亿港元。同期,在金融业和地产业工作的总人数还不到25万人,仅占全部劳动力的9.8%,而旅游业的收益也只有77亿港元,等于制造业出口收入的9.7%。  相似文献   

6.
<正> 一、日本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日本现有中小企业650万家,占其企业总额的99%,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中日本制造业和服务业有99.1%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如按从业人员计算,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是79.1%。日本的中小企业对提高日本大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中小企业的发展倍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在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并跃居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以其顽强的市场渗透力和灵活的经营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据1993年统计,日本企业数合计为654.17万个,其中大企业5.74万个,仅占0.9%,而中小企业数为648.43万个,占全部企业数的99.1%。在全国4900方就业人员中,中小企业雇用人数为3915万,占80.6%。制造业的工业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中小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都开始把中小企业看成经济脊梁,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潮流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列为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容。其中以欧美国家为甚。欧盟现有1900多万家企业,其中98%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科技型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德国的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战有雇员的企业数的97%,营业额比重占24%,其中高科技中小企业约占46%。美国经济的最大支持是2300万家中小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国内生产比重占39%,对外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31%。美国的59%的新技术,新产品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初,如今已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运作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996年日本共有企业 654.3万余家 ,其中中小企业为 649万余家 ,占总数的 99.2 % ,它们集中分布于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 51 .9%、运输批发企业总营业额的 62 .9%、零售业销售额的 78%。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 79.2 % ,它为日本提供了近 4/5的就业岗位。① 政府除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植外 ,完善的融资体系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结构战后 50 - 60年代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早在6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时,制造业就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到了70年代,制造业已在香港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制造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总值一般都在四分之一以上,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在80年代,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制造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除1980年和1984年分别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3.8%和24.1%外,其余几年均只占21~22%。制造业尽管在香港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但它仍以强劲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着。这表现在港产品出口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     
奥巴马赢得了大选,路透社认为他面临的艰巨任务是使美国经济更快地增长,并列举了奥巴马主要经济计划:(1)就业方面。将巩固制造业,帮助小型企业,改善教育质量,并使美国减轻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他设想在2016年前创造100万个新制造业岗位,其中天然气行业新增岗位将超过60万个,同时增加聘用10万名数学和科学教师。(2)财政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制造业资本额在6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200人以内,服务业资本额在8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50人以下的企业。台湾因受资源缺乏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而高度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正是这一经济的主要推动者。 台湾在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形成了以精密机械、纺织、塑料制品、皮革、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制造业资本额在6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200人以内,服务业资本额在8000万台币以下、员工在50人以下的企业,台湾因受资源缺乏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经济,而高度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正是这一经济的主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大陆与港澳、台湾两岸三地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港澳台外商在大陆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的势头旺盛,不仅促进了大陆制造业的发展和出口增长,而且在两岸三地间形成了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这种产业分工将进一步演化发展.一、港澳台商投资与两岸三地经贸发展香港厂商在中国大陆投资起步最早,热情最高,而且持续不衰.据香港报刊估计,到1994年为止,大约有近80%的大中型香港厂商已在大陆,特别是广东省投资设厂,仅珠江三角洲一带所设企业即达2万家,投资总额超过100多亿美元,雇用员工达300万人,目前已有约5万名香港管理人员在内地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 80年代初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于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香港经济转型中最突出、最令人关注的变化,是数万家厂商把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和生产线以及上千亿的工业投资陆续潮水般地迁移和倾泻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中国地区,而其自身的制造业则逐渐走向萎缩和衰落。1994年与1980年比较,香港的工厂数目从近5万家减为3万多家,制造业雇员从近90万减为40多万,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3.7%降为约10%。尤其进入90年代后,不仅增长停滞和相对下降,还出现了绝对下降,若剔除价格因素,制造业生产总额和本地产品出口值实际上连年都是负增长。 香港工业的起飞和成为世界级的轻纺产品加工制造中心,曾经为东方之珠增添无限的荣耀。而今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则不能不引起香港社会各界的震动,由此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讨论。讨论的问题可归结为二:一是香港还要不要制造业?是让它衰落下去,还是积极寻求其发展新途径?二是如何发展香港制造业?是走高增值之路,还是走高科技之路? 一、旧工业模式的衰落不等于工业发展无路可走 不论持有何种看法或观点,都不能不面对香港制造业萎缩和衰落的现实,都不能不承认原有的生产厂家在香港高成本环境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6.
战后,在日本经济中,中小企业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81年,中小企业拥有623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4%,就业人数为3,721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1.4%;在制造业中的产值占51.8%;在商业中的销售额占61.5%(1979年);在外贸出口额中约占40%(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业在香港仍具举足轻重地位港府统计资料显示,现时香港从事食品及饮品制造业的单位,也就是说,经港府批准并持有食品牌照的食品生产单位,包括普通小食菜馆、工厂食堂、食品制造厂、鲜肉店、快餐店及面包饼食店等,总数约为12000家,雇用员工20多万人,占全港...  相似文献   

18.
小型经济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地区或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型经济在日本。日本现有中小企业650万个,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其中制造业80万个,服务业160万个,商业、饮食业290万个。中小企业职工约434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0%。日本中小型零售商店的就业约占整个零售业的90%,销售额约80%。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约有40%是独立经营的,而60%的中小企业则被直接或间接纳入大企业的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香港是典型的小型开放式经济体,服务业所占比重在90%以上,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差距较大.为了验证香港产业结构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等地从经济总量、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由此得出香港制造业比重过小,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的结论.最后本文为促进香港制造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制造业发展对中日韩至关重要 (一)制造业在三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2006年制造业占中国GDP的43.1%,高于服务业的39.5%,是国内经济中最大的部门。制造业就业人数接近9000万,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2%。其中,制造业新增就业,为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