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明确地提出了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企业改革战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行分类指导,高度概括了企业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成果与共识,对推动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加快实施“抓大放小”战略,整体搞活国有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与对策———兼论设立“经理库”之必要宋光茂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两难”困境与走出困境的前提条件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了十多年之后,这方面的改革竟然陷入了一个两难选择的境地:要继续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阶层放权,就形成“内部人控制”失...  相似文献   

3.
姚锡虎 《经济师》1993,(8):18-20
<正>国营企业在前十年 改革中充当的角色 国有企业在前十年的改革进程中,虽然自身改革滞后,而正由于如此,它实际充当了初级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展的“铺路石”。 反思我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政府承担了初期改革成本大于改革收益的缺口,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成本。这主要体现在改革初期政府的“让利改革”、“补贴改革”优惠政策改革上,即退常所说的政府“花钱改革”。但实际上,政治只是中间环节,改革成本的真正承担者主要是国有企业,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政府在台上搞改革,国有企业在台下支撑着改革。据笔者观察分析,国有企业在前十年改革中充当实际改革成本承担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债转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酝酿多年后,以国企与银行“双赢”为目的的“债转股”政策于1999年终于出台了。从“债转股”的理论和实践上看,这一政策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国有资本重组具有重要作用。但更应对影响“债转股”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债转股”作为政府推进国企改革的最有力度的举措,刚一出台,就引起学术界对这一政策的目的和可行性的置疑,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政策的更深远意义,并不在于暂时地缓解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或实现政府账面上的“三年脱困”的目标,而在于开辟一条国企改革的新思路。本文试图对这一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对其揭示的改革方向做一些探讨。   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一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现实的状况也显示,很多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难中之难。经过多年探索,我党已明确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基本方针。但由于受到体制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牵制,客观地说,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没有迈出最后的门槛。要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解困的目标还必须加把劲。一、什么是改革的初衷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或者说什么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这点原本是清楚的,即要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转换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活力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1,(1)
国有企业已经进入到改革关键期,特殊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应关注企业党建与内、外改革工作,解决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机制及党员管理工作,发挥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先锋建设作用与价值,以更好地引导国有企业党建改革,继续稳步地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为取得更大的进步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改革重任,挑起改革大梁,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取得阶段性改革胜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从“指令性改革”、“被动式改革”向“主动式改革”转变的进程。最后,提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主动式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再造,从而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前一阶段,由于改革还不配套,规则不健全,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现编发一组反映有关国企改革的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常州往日的辉煌靠的是一大批人才,再创新世纪辉煌更离不开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卓越战略眼光和高超的组织、运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已成为世纪之交全市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国有企业分配、用人、产权制度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1、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①全面改革现有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挂钩办法。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现有工资可作为档案工…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不少企业打响了“攻坚战”,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关键,抓住明晰产权这个“龙头”,成效不凡。而有的企业改革则开展“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改一下又退回原地,完全用“实用主义”的办法搞改革,结果,“大锅饭”改成“中锅饭”,平均主义的本质没有变,效果自然不好。 诚然,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特别是拥有上千万职工的纺织企业濒!临绝境的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中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并提出搞好国有企业必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自抓。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无疑是极大地鼓舞了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广大职工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勇气。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力大大增强,市场丰富多彩,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另…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国有企业制定了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结合镇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镇江下一步将以更解放的思想、更开放的思路,求得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更大突破,具体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上讲到,严重的重复建设造成行业性的能力过剩、结构失调,是导致相当一批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种过剩又是结构性的,一般产品能力过剩,而高精尖产品却仍要进口。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时,我们带着汽车工业重复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与解困的问题,分别到  相似文献   

15.
一、入世给党的建设提出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加强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和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永诚 《经济师》1999,(12):30-3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贯彻这个精神,我国职业经济师应当以人为本,从重视“情商”入手,激发职工群众的“三性”,从而促进管理创新。一、在当今社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国企业家提出“借力”的命题,即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向职工借用力量。这个命题其实就是说明了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运用和把握“情商”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是按照“智商”高低来论述人的聪明程度和事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最大机遇和东风,是指导国有企业迎跨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和指针。因此,学好和用好《决定》精神,对于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宏伟目标,对于闯出一条“东进”式改革(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怎样把握《决定》的精神?如何抓好当前的重点?我学习后的体会性看法,概括起来是:第一,要把握其中的“一、二、三”精神;第二,要抓好当前的“两个三”重点。下面,把自己这些体会性看法,和大家作个交流,并供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扩权让利;利改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努力塑造国有企业独立法人地位;企业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民经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几种改革措施的落实,保证了国有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经营  相似文献   

19.
国家已将搞好国有经济列为"九五"时期最关键的任务,并要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展望未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将出现以下十个方面的趋势:一、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的阶段,企业产权将明晰化。"九五"期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将由点到面加速展开,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四项特征,依据《公司法》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化。今后我国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即政府必须管理国有企业,但政府又管不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到政府“二难核困境”的存在。政府的“二难困境”是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今后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一是将国有经济控制在市场经济必需的限度内;二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定国有企业基本法和单行法,使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都依法行事;三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真正形成立法、管理、监督二部门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