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玮 《北方经济》2010,(12):33-34
网络经济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态,网络效应是伴随网络经济产生的,其通过改变消费者行为进而影响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效率,同时对消费者行为、厂商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生物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作为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世界各国科技实力的制高点,因此,基于网络效应基本理论研究生物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仙桃市按照“经济外向型,产业轻结构”的发展定位,抢抓“1+8”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圈及圈内城市的产业联动、市场联网、设施联通、科技联姻和开发联片,主动承接武汉辐射,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唱开放戏,求大发展,为融入武汉城市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8日上午11时。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旌旗招展,人头攒动,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湖北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出席揭幕庆典。开工奠基仪式由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主持。随着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宣布:“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开工奠基!”,接着,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揭牌,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授牌,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昌尔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资本产业投资与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移促进本土企业配套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系统,并以武汉承接制造业转移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本土企业的配套能力,从微观层面上讲,本土企业配套能力建设应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生物产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现代的产业。比尔·盖茨说过:生物科技,将像电脑软件一样改变这个世界。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生物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呈现出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的局面。但近年来,我国兴办的一系列生物产业基地,正引领着生物产业快速崛起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在中国光谷,这个曾经被武汉地图“遗忘的两厘米”,生物产业已悄然生根,成为继光电子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干亿产业。经过短短四年多时间的快速发展,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总收入突破400亿元,汇聚生物企业450余家,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张江和北京中关村的生物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正> 授予发明人基因专利,并允许基因资源提供者分享基因专利,这是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基因专利中的不公平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物产业的发展,为此,应对基因专利的不公平问题进行探讨,并寻求消除的途径。基因技术研究起点的不公平基因技术是一项新技术,需要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发达国家资金比较雄厚,科技水平高,因此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集群式供应链的视角介绍了武汉激光产业,然后结合钻石体系研究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状况,并提出其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分析了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整合和发展路径,从而为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上海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简称生物医药产业)包括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1、医疗器械、药包材、诊断试剂、高效低毒的农药、兽药以及含生物因素的功能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1.台湾生物技术的发展概况 70年代以来,由于微生物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基因重组、剪接等技术被用来改造微生物,这项能够超越“种”的障壁的新技术,即为新生物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新)生物技术产业引进台湾至今只有10多年的时间,也因其发展之迅速与前瞻性,在1982年时被列为八大重点科技之一,以期能优先提供各种补助与辅导。在1991年又将属于生物科技产业的特用化学品、制药、医疗保健、污染防治等列入十大新兴工业项目中。 台湾在推动新生物技术以前,就有发酵工业,传统的生物产品以发酵食品为主,如味精、酵素类、酒类及发酵乳酸菌饮料、酱油、抗生素产品等,其中除了酒类是公买外。其余民营企业的产品主要是胺基酸、抗生素原料药、酵素。这些产品近年来亦导入了一些新生物技术,使得产品种类或品质更好更多样化。 台湾于1982年起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科技之一,同年即有台富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与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特区经济》2008,(7):197-198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使产品的价值创造环节分散于不同国家和地区,这无疑为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价值创造环节,提高生产和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本文将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纳入全球产业链的范畴,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研究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长春高新区制定并实施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发展"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现代中药等领域,提升生物与医药产业。重点发展LED、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提升光电子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前沿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精优食品加工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有专家指出,21世纪国际政治所寻求的将不再是军事、经济的"硬"力,而是文化的"软"力,国家的对外国力也将依靠文化的魅力.近年来,日本政府调整国策,立法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和开发文化产品.从重视制造业到重视创造业的结果,以影像、游戏、音乐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不仅国内外市场占有额不断扩大,同时带动国内相关联的产业共同发展,而且在国际市场也获得良好声誉.从日本内容产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预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优秀的内容产品就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外交资源和旅游资源.内容产业不仅对社会文化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由此创造出巨大的文化财富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怀劲梅 《特区经济》2011,(6):181-182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也是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高端产业组织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总部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内在规律基础上,结合武汉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通过发展总部经济优化武汉产业结构,实现武汉经济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顺法  黄宇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70-73
模块化是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动力,而且创意产业在这个方面表现的比其它产业更为突出。创意产业的模块化建立在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裂变、分解基础之上,形成具有兼容性、可重复利用、符合界面标准的价值模块。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价值链进行价值模块化分解,然后根据创意产业的经济特征对价值模块进一步整合,构成更有效率、更加多元化的价值创造系统和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制药业具有高科技、高附加价值及低污染、低能源的特性,且属于融合创造与知识的第3次产业.因此,台湾正处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已将制药产业列为十大新兴工业之一,加以积极推动和扶持,使之成为未来台湾地区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重庆高新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增长极,目前基本形成汽车摩托车配套新型产品、电子信息、生物生化制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四大产业群。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第一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示范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经过二十年创新创业实践,以“光电”的发展速度夯实产业基础,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集聚,在以光电子为龙头的产业驱动下,又一个国家级千亿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上马,显示出武汉东湖高新区迅猛发展的蓬勃态势。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升级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于产业升级概念、内涵及动力的综述,从价值的角度找出了产业升级的动力来源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并对其驱动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价值创造具体形式包括设计、生产及营销等方式具体推动着产业升级,最后对价值分配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国家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模式.近几年,为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求,全国许多高新区建设了一批新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这种新型产学研合作实体模式,在政府的政策支撑和引导下,通过采用全新的合作体制,有效解决了成果转化中政府失效、市场失效、研发失效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学研合作创新停留于表面等问题,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伴随着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而成立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是国内众多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一员.该院经过3年多的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案例,探讨我国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殷实  卞鹰 《特区经济》2011,(10):283-285
目的:探讨发展生物仿制药的途径与策略。方法:分析发展生物仿制药的技术难题与商业障碍,结合现实状况讨论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的机遇。结果:发展生物仿制药不同于传统仿制药,其技术壁垒高,短期商业回报慢,但专利药到期与节约医疗成本的需求使得生物仿制药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潜力巨大,制药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一些运作模式来抢占这个市场。结论:发展生物仿制药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实力、网络运作能力与生产控制能力,大型制药公司在生物仿制药市场可能会更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