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正> 1 WTO有关区域一体化原则的一般阐述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广义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狭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国家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障碍,实现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这一过程。WTO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在WTO规则下的狭义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多元共建、利益共享。基于2010—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经贸数据,分别从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三个方面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要素进行了分解,通过面板回归检验了中国要素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明显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前提是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如果要素之间相互挤出,要素投入的作用就会大幅降低甚至被抵消。当前,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国要素主要是对中贸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在当地承建工程的增长效应尚不显著。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又显著改善了沿线国家市场环境,提高了当地市场效率,而这恰是"一带一路"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平衡沿线国家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市场秩序扩展的难题,中国在参与"一带一路"时就要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引领作用,特别是通过出口平台型等投资方式来带动东道国产业链的综合发展,从而优化其对外贸易结构。同时也应注重中国在外承建工程的产业发展效应,构建多元化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完善沿线国家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使用总体资本账户开放度研究其经济增长效应,可能会掩盖各子类资本账户影响的异质性,使得不同的效应相互抵消。分类资本账户数据可用于研究各子类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本文采用49个国家(地区) 1995—2012年的年度数据对分类资本账户开放、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各子类资本账户开放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制度质量是资本账户开放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国家,提高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各子类资本账户的流入开放和流出开放存在非对称性;资本账户的流入开放比流出开放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更大;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国家,资本账户流入开放和流出开放对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国家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正> 对外经济开放结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1)开放国别结构,亦即全方位开放和偏方位开放的选择;(2)开放地区结构,亦即全区位开放和偏区位开放的选择;(3)开放客体结构,亦即商品开放和生产要素开放的比重构成;(4)开放流向结构,亦即内吸型开放和外扩型开放的比重构成。其中,开放国别结构和开放地区结构,称为开放广度结构;开放客体结构和开放流向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及关税削减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消除,全球市场走向一体化,各国国内市场相互开放,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对贸易自由化的关注也由工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服务业等新的领域。贸易商品和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管理的自由流动,既带来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又促使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宁FDI动态演进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在国际投资折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了“对外直接投资周期”理论。该理论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应用。他指出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由其人均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对外直接投资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全球性调整以及与国际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使我国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在全球市场上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然后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没有发挥比较优势,企业“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核心竞争力不足,研发水平低,分散化经营,缺乏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等问题,并针对每一问题,提出了完善投资结构,明确目标,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大企业集团,将分散的对外投资企业联系起来,给予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亚洲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聚集地,截至2011年末,该地区投资存量已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其境外企业覆盖也为各洲最高。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内外近年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已从最初的传统经济因素转向制度性因素。本文基于2003-2011中国对亚洲26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制度环境因素与不同动机FDI的交互作用,发现:(1)两国制度环境差距较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更加重要;(2)中国FDI总体偏向于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大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但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小的国家更加吸引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效率(主要是融资便利)寻求型FDI;(3)资源寻求型FDI并无明显制度环境的倾向。本文最后提出促进"南南"投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贸依存度、相互依存度、经济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强。一国外贸依存度、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以及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组经济范畴,可以分别用一组指标体系来描述它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现选择长期以来与中国有着良好经贸关系往来的主要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该区域的发展现状、行业及地区分布、投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选择、投资领域以及经营范围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尽快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机制,对于将我国的国民经济纳入内外双向循环的良性轨道,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其作用是相当显著的。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1982-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VAR模型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相互替代效应,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相互补充效应;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各变量与对外直接投资均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但共同构成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开放经济的环境效应受到学术界和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企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尤其是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微观研究十分匮乏。鉴于此,本文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且这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对外投资企业通过采用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而非加强污染物末端处理的方式实现减排。机制分析显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对外直接投资抑制污染排放的重要传导机制。此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减排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企业、重污染企业以及出口平台型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强的减排效应。本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35个国家(地区)的投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偏向主权信用较低、投资风险较大的国家;单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裕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析表明,该类国家的主权信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U型影响:当东道国主权信用低于某一水平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偏向主权信用较低的国家;当东道国主权信用超出某一水平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偏向主权信用较高的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向东道国主权信用水平的两个极端——战略资产丰富的高主权信用国和自然资源丰裕的低主权信用国。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4)
归纳已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不外乎有国内资源禀赋的结构、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国际贸易的规模等,而投资国的货币制度以及该国货币是否是国际货币,也是制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该国货币国际化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显然,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该国货币国际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对国内外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文献做了系统的梳理,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益平 《中国市场》2012,(29):67-71
文章主要对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和对外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资本项目开放在中国过去30年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后重点分析了资本项目应该开放的原因并讨论了利率、汇率与资本项目之间开放的先后次序问题,认为内部金融改革与外部资本开放应相互推进,并且现在就可以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最后,关于对外直接投资,探讨了中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的特点,并认为中国下一步有可能迎来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的浪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投资的动机与经济效应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尽快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机制,对于将我国的国民经济纳入内外双向循环的良性轨道,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其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什么是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是作为一种相对于“内向”而言的经济模式。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在内向型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外向型经济的比重,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体系,是一种对外开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开放二元经济模型和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对转型国家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中国的数据展开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1)转型国家在农业生产率增长迟缓、农业劳动力不足以及农业资源禀赋限制的条件下,将会迎来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短缺点,进而推动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而且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进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2)最晚在2009年中国迎来了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短缺点,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源禀赋是影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3)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和农业资源寻求的动机,自2009年以后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更多地寻求农业资源。(4)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农产品进口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工业增长扩大了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本文的研究为转型国家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揭示了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